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三维模型的建立与探索性检验
目录 | 第1-6页 |
表目录 | 第6-7页 |
图目录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导论 | 第11-27页 |
一、学习风格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二、学习风格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一) 国外“学习风格”研究 | 第15-18页 |
(二) 国内“学习风格”研究 | 第18-21页 |
三、本文的研究问题 | 第21-23页 |
四、论文的整体框架 | 第23-27页 |
第二部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 第27-39页 |
一、本研究的方法论分析 | 第27-29页 |
二、具体研究方法 | 第29-39页 |
(一) 文献分析 | 第29-35页 |
(二) 问卷调查 | 第35-39页 |
第三部分:学习风格的理论图景与分析 | 第39-69页 |
一、学习风格的内涵及分析 | 第39-46页 |
(一) “学习风格”溯源及其定义 | 第39-41页 |
(二) 学习风格与相关概念、理论的辨析 | 第41-46页 |
二、学习风格模型及思考 | 第46-61页 |
(一) 科尔布的学习风格模型 | 第47-53页 |
(二) 邓恩的学习风格模型 | 第53-61页 |
三、学习风格的整合研究 | 第61-69页 |
(一) 卡里的“洋葱模型”研究 | 第62-63页 |
(二) 斯腾伯格和格里戈伦克的分类 | 第63-64页 |
(三) 赖丁和雷纳的分类 | 第64-65页 |
(四) 科菲尔德的“风格族”划分 | 第65-69页 |
第四部分:学习风格模型建构与思考 | 第69-88页 |
一、学习风格的评价工具 | 第69-72页 |
(一) 工具的划分 | 第69-71页 |
(二) 工具划分中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 | 第71-72页 |
二、理论应用需考虑的问题 | 第72-76页 |
(一) 多维度的考虑 | 第73-74页 |
(二) 文化适应性的考虑 | 第74-75页 |
(三) 年龄上的考虑 | 第75-76页 |
三、风格的多维模型和问卷设计 | 第76-88页 |
(一) 三维度的选择 | 第76-80页 |
(二) 各维度的立论基础 | 第80-86页 |
(三) 三维模型的建立和问卷设计 | 第86-88页 |
第五部分:学习风格的探索性检验 | 第88-112页 |
一、学习风格问卷的编制与预调查 | 第89-99页 |
(一) 学习风格问卷的编制 | 第89-91页 |
(二) 问题的发现与修改 | 第91-93页 |
(三) 问卷预调查 | 第93-98页 |
(四) 预调查小结 | 第98-99页 |
二、学习风格问卷调查 | 第99-105页 |
(一) 样本来源及特征 | 第100页 |
(二) 问卷的验证性信效度分析 | 第100-102页 |
(三) 对学习风格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102-105页 |
三、发现与小结 | 第105-112页 |
(一) 发现与建议 | 第105-109页 |
(二) 问题反思 | 第109-110页 |
(三)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部分:总结 | 第112-118页 |
一、研究回顾 | 第112-114页 |
二、尚存的问题 | 第114-115页 |
三、后续研究空间 | 第115-11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附录 | 第125-138页 |
·后记 | 第138-140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140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140-141页 |
答辩会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