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4页 |
·剩余污泥的产生与特性 | 第11-15页 |
·剩余污泥的产生 | 第11-12页 |
·剩余污泥的结构与有机物组成 | 第12-13页 |
·污泥中水分存在的形式与性质 | 第13-15页 |
·EPS 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关系 | 第15页 |
·污泥的厌氧消化 | 第15-16页 |
·厌氧消化的原理 | 第15-16页 |
·污泥厌氧消化存在的问题及污泥破解预处理的意义 | 第16页 |
·基于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化技术概况 | 第16-17页 |
·污泥破解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物理方法 | 第17-21页 |
·化学法 | 第21-23页 |
·组合方式破解法 | 第23-25页 |
·超声波概述 | 第25页 |
·声化学 | 第25-31页 |
·声化学原理 | 第26-27页 |
·超声空化的产生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声化学反应器类型 | 第28-31页 |
·超声破解污泥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超声场 | 第31-32页 |
·污泥性质 | 第32-33页 |
·反应条件 | 第33页 |
·反应器形状、结构 | 第33-34页 |
第二章 研究背景、内容与意义 | 第34-36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34-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研究意义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36-44页 |
·污泥来源 | 第36页 |
·试验装置 | 第36-38页 |
·超声破解污泥装置 | 第36页 |
·污泥零排放试验装置 | 第36-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超声破解污泥试验方法 | 第38页 |
·EPS 的提取方法 | 第38页 |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38-44页 |
·化学需氧量COD | 第38页 |
·SS、TS、VS 的测定 | 第38页 |
·pH 值及温度 | 第38页 |
·多糖 | 第38-39页 |
·蛋白质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Ca、Mg 测定 | 第41页 |
·比阻(SRF)测定方法 | 第41-42页 |
·毛细吸收时间(CST)测定 | 第42-43页 |
·污泥中自由水(Free Water) | 第43页 |
·污泥形态观察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超声破解污泥沥出液溶出机制研究 | 第44-81页 |
·概述 | 第44页 |
·EPS 成分 | 第44-45页 |
·破解前后污泥的物化与生化性质分析 | 第45-54页 |
·温度的变化 | 第45-46页 |
·pH 的变化 | 第46-47页 |
·SCOD 的变化 | 第47-48页 |
·多糖的变化 | 第48-49页 |
·蛋白质的变化 | 第49-50页 |
·DNA 的变化 | 第50-51页 |
·蛋白质与DNA 的溶出关系 | 第51-53页 |
·Ca 的变化 | 第53-54页 |
·Mg 的变化 | 第54页 |
·超声破解污泥过程描述 | 第54-55页 |
·比能耗与各指标的关系 | 第55-57页 |
·TS 为3%时,比能耗与各指标关系 | 第55-56页 |
·TS 为0.53%、13%、33%时,比能耗与SCOD_+关系 | 第56-57页 |
·响应曲面法(RSM)分析各指标溶出规律 | 第57-77页 |
·响应曲面法概述 | 第57页 |
·RSM 分析破解污泥TS 为33%的溶出规律 | 第57-72页 |
·RSM 分析破解污泥TS 为0.53%、13%、3%结果 | 第72-77页 |
·污泥破解前后形态变化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超声破解污泥对其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81-89页 |
·超声破解前后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 | 第81-84页 |
·比阻(SRF)的变化 | 第81-82页 |
·毛细吸水时间(CST)的变化 | 第82-83页 |
·自由水含量关系 | 第83-84页 |
·脱水性能变化的原因 | 第84-88页 |
·生物聚合物(蛋白质+多糖)溶出与脱水性能的关系 | 第84-86页 |
·自由水含量与脱水性能关系 | 第86-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超声破解污泥液回流的零污泥排放工艺 | 第89-99页 |
·工艺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89-90页 |
·超声破解条件的选择 | 第89页 |
·主要运行参数 | 第89-90页 |
·剩余污泥破解液回流对进水水质影响 | 第90-93页 |
·对进水TCOD 影响 | 第90-91页 |
·对进水SCOD 影响 | 第91页 |
·对进水易降解COD 影响 | 第91-92页 |
·对进水SS 值影响 | 第92-93页 |
·零泥排放工艺运行状况 | 第93-98页 |
·运行中TS 值 | 第93页 |
·运行过程中无机物质的积累 | 第93-95页 |
·出水TCOD | 第95页 |
·出水SS | 第95-96页 |
·Y_(hobs)值变化 | 第96-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 第99-102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问题与建议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