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21页 |
·阅读加工理论 | 第9-11页 |
·阅读加工早期理论 | 第9-10页 |
·阅读加工当前理论 | 第10-11页 |
·阅读能力 | 第11-14页 |
·阅读能力的构成 | 第11-12页 |
·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不同阅读能力个体的阅读加工研究 | 第13-14页 |
·文章的范式对不同阅读能力读者的影响 | 第14-15页 |
·文章标记 | 第15-18页 |
·文章标记概念与分类 | 第15-16页 |
·文章标记效应机制 | 第16-17页 |
·关于文章标记效应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实验的总体框架 | 第18-21页 |
·预备实验思路 | 第18-19页 |
·因变量的测定 | 第19页 |
·正式实验思路 | 第19-21页 |
2 预备实验(实验材料的编制和实验被试的筛选) | 第21-25页 |
·实验材料的编制目的 | 第21页 |
·寓言故事材料的初选 | 第21页 |
·设置连贯性变量与一致性变量 | 第21-22页 |
·评定“一致性”变量的效度 | 第22-24页 |
·评定24个寓言版本的一致性 | 第22页 |
·对定稿的16寓言故事版本进行效度分析 | 第22-24页 |
·实验被试的筛选 | 第24-25页 |
·实验被试筛选工具 | 第24页 |
·实验被试筛选过程和结果 | 第24-25页 |
3 本研究中因变量的测定 | 第25-27页 |
·自然阅读测音法简介 | 第25-26页 |
·对本研究运用录音法的可行性调查 | 第26页 |
·用自然阅读测音法测量组织连贯能力和概括能力 | 第26-27页 |
4 阅读水平、文章范式对初二学生寓言阅读的影响 | 第27-36页 |
·实验目的 | 第27页 |
·实验假设 | 第27页 |
·实验方法与程序 | 第27-29页 |
·被试 | 第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程序 | 第29页 |
·数据读取和处理 | 第2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阅读优生、差生在各种组合下对目标句的阅读时间的分析 | 第29-32页 |
·对阅读优生、差生在各种组合下对寓言故事寓意概括的分析 | 第32-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5 阅读水平、文章范式和微观标记对初二学生寓言理解的影响 | 第36-42页 |
·实验思路 | 第36页 |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实验假设 | 第36页 |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36-38页 |
·被试 | 第36-37页 |
·实验设计 | 第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实验仪器与程序 | 第38页 |
·数据读取与处理 | 第3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对阅读优生、差生在文章一致性和文章标记的各种组合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的分析 | 第38-40页 |
·对阅读优生、差生在文章一致性和文章标记的各种组合下寓意概括得分的分析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6 讨论 | 第42-47页 |
·不同因素对组织连贯的影响 | 第42-44页 |
·不同因素对概括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因素对组织连贯和概括能力的影响相关分析 | 第45页 |
·对促进初中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思考 | 第45-47页 |
7 结论 | 第47-49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47页 |
·本研究对以往研究的突破 | 第47-4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Ⅰ | 第52-57页 |
附录Ⅱ | 第57-58页 |
附录Ⅲ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