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

中文摘要第1-5页
外文摘要第5-46页
导论第46-55页
第1章 公民文化的孕育与近代西方法治的生成第55-96页
   ·公民文化的原生涌动和整体主义情怀第55-63页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人”情结第55-57页
     ·“整体主义”的古典公民文化与城邦法治第57-63页
   ·古罗马依附屈从的公民文化与私法秩序第63-67页
   ·近代公民文化的形成与法律形式化运动第67-77页
     ·中世纪的臣民文化及其蜕变第67-69页
     ·城市文明的兴起与近代公民文化的形成第69-73页
     ·“3R运动”中近代公民文化的扩展与法律形式化运动第73-77页
   ·启蒙精神与近代公民文化的现代性转向第77-86页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近代市民社会的崛起第78-82页
     ·启蒙精神下公民文化的现代性诉求第82-85页
     ·马克思对公民文化理论的批判和重建第85-86页
   ·公民文化与近代法治秩序的生成第86-92页
     ·“公共领域”的兴起第86-87页
     ·公共权力合法性的确立第87-89页
     ·多元权力结构中的“良法之治”第89-92页
   ·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的合法性第92-96页
第2章 公民文化的当代嬗变与法治秩序的反思和超越第96-115页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文化走向第96-108页
     ·从葛兰西到哈贝马斯:公民文化的当代回应第96-99页
     ·全球化进程中的公民文化诉求第99-108页
   ·公民文化的嬗变与当代法治的反思变革第108-115页
第3章 转型国家的公民文化建设与法治进程第115-148页
   ·转型国家“沉重的传统之翅”第115-117页
   ·转型国家法治进程的特殊性第117-128页
     ·跨越传统与现代制度上的距离感第117-122页
     ·跨越传统与现代观念上的距离感第122-128页
   ·转型国家法治进程中公民文化建设的难题第128-132页
   ·转型国家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的“普适性”与“地方性”第132-148页
     ·法治的“地方性”面向第133-138页
     ·“地方性”:转型国家法治进程的发展维度第138-143页
     ·转型国家的公民文化重塑:法治“地方性”与“普适性”的兼容第143-148页
第4章 公民文化对法治秩序的契合支撑第148-184页
   ·公民文化:法治进程的非正式制度要素和内驱力第148-159页
     ·公民文化的回应性与法治秩序的现代建构第148-151页
     ·公民文化的深层关怀第151-154页
     ·公民文化的多元内在蕴含第154-159页
   ·法治秩序建构中的公民文化功能机制第159-168页
     ·公民文化的价值诉求与法治理念第160-163页
     ·公民文化的导向、整合与反思功能第163-168页
   ·契合与支撑:法治秩序和伦理秩序建构中的定位第168-184页
     ·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法律纸面化”困境第169-173页
     ·公民文化:伦理秩序和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与契合第173-184页
第5章 公民文化重建与法治国家的建立第184-203页
   ·促进主人意识向公民文化的转型第184-190页
     ·主人意识和公民文化的关联与分殊第184-186页
     ·传统主人意识的局限和公民文化的崛起第186-189页
     ·从主人意识向公民文化转型的法治价值第189-190页
   ·把公民文化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第190-193页
   ·发挥公民文化功能,培育法治的深层文化根基第193-203页
     ·扬弃儒家文化传统,创造公民文化良性成长的时代氛围第193-198页
     ·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文化及其功能实现机制第198-200页
     ·培育和重塑公民文化,加速内在自觉法治秩序的形成第200-203页
结论第203-204页
致谢第204-2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205-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1页
独创性声明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的协作数字参考咨询运行机制研究
下一篇:厦门特大走私案及其办案协调机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