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浮游病毒(VIRIOPLANKTON)简介 | 第9页 |
·蓝藻病毒(噬藻体)——浮游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9-13页 |
·噬藻体的宿主范围和分类 | 第10页 |
·噬藻体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10-12页 |
·噬藻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近况 | 第12-13页 |
·浮游病毒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直接控制 | 第13-14页 |
·浮游病毒的增殖性致死作用 | 第13-14页 |
·浮游病毒的非增殖性致死作用 | 第14页 |
·浮游病毒对营养循环的影响 | 第14-17页 |
·浮游病毒对碳循环的影响 | 第14-16页 |
·浮游病毒对氮磷循环的影响 | 第16-17页 |
·浮游病毒对微量元素循环的影响 | 第17页 |
·浮游病毒感染对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维持的影响 | 第17-21页 |
·浮游病毒控制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群落演替 | 第17-19页 |
·病毒介导的基因水平转移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噬藻体裂解对实验室微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影响 | 第21-32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21-22页 |
·藻种 | 第21页 |
·噬藻体 | 第21页 |
·浮萍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4页 |
·噬藻体的扩增及浓缩 | 第22页 |
·无菌鲍氏织线藻分离 | 第22页 |
·优势细菌菌群分离 | 第22页 |
·化学需氧量(COD_(Cr))与有机碳的线性关系检测 | 第22-23页 |
·噬藻体裂解作用对培养体系营养浓度的影响 | 第23页 |
·噬藻体裂解宿主藻对浮萍生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4-30页 |
·COD_(Cr)回归曲线和方程 | 第24-25页 |
·细菌数量变化 | 第25页 |
·营养元浓度变化 | 第25-29页 |
·浮萍生长曲线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COD_(Cr)与有机碳关系 | 第30页 |
·藻体裂解宿主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噬藻体裂解宿主对营养盐循环的影响 | 第30-31页 |
·藻体裂解宿主对浮萍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小型水泥池中噬藻体裂解蓝藻宿主后的生态学效应 | 第32-41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32-33页 |
·藻种 | 第32页 |
·噬藻体 | 第32页 |
·浮萍 | 第32页 |
·培养基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33-34页 |
·噬藻体的浓缩 | 第33页 |
·接种 | 第33页 |
·观察和测定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浮萍生长情况 | 第34页 |
·浮游植物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细菌浓度的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营养盐变化情况 | 第36-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噬藻体裂解对系统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39-40页 |
·裂解对营养盐循环的影响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