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建筑非线性阻尼性能及其地震反应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第12-15页
  1.1.1 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第12-13页
  1.1.2 反应谱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第13-15页
 1.2 阻尼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阻尼定义及机理第15-16页
  1.2.2 阻尼模型第16-20页
  1.2.3 阻尼比第20-21页
 1.3 建筑物阻尼性能识别方法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1 频域识别法第21-22页
  1.3.2 时域识别法第22页
  1.3.3 阻尼识别方法的近期研究成果第22-23页
 1.4 建筑物阻尼性能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第23-24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5页
第2章 钢筋混凝土建筑非线性阻尼机理及表达式研究第25-46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建筑物阻尼比实测数据分析第26-28页
 2.3 建筑物阻尼机理分析第28-31页
  2.3.1 建筑物的外部阻尼第28-29页
  2.3.2 建筑物的内部阻尼第29-31页
 2.4 建筑物阻尼性能影响因素第31-39页
  2.4.1 建筑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第32-36页
  2.4.2 结构形式对建筑物阻尼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2.4.3 结构变形对建筑物阻尼性能的影响第37-39页
 2.5 钢筋混凝土建筑非线性阻尼比表达式的建立第39-45页
  2.5.1 建筑物阻尼比表达式的形式第39-41页
  2.5.2 阻尼比表达式的参数分析第41-44页
  2.5.3 不同结构形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阻尼比表达式第44-45页
 2.6 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基于HHT变换的结构动力特性识别方法研究第46-84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HHT变换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概念第47-54页
  3.2.1 时变动力特性参数第47-49页
  3.2.2 HHT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步骤第49-54页
 3.3 基于HHT变换的建筑物动力特性识别方法研究第54-61页
  3.3.1 利用EMD分解法提取模态响应第54-56页
  3.3.2 根据相对HHT边际谱识别结构的模态振型第56-57页
  3.3.3 利用自由振动反应识别结构动力特性第57-58页
  3.3.4 利用强震记录识别建筑物动力特性第58-59页
  3.3.5 采用能量法识别结构的局域阻尼比第59-61页
 3.4 算例分析第61-72页
  3.4.1 自由振动反应动力特性识别第61-63页
  3.4.2 受迫振动反应动力特性识别第63-72页
 3.5 利用地震记录识别建筑物动力特性第72-83页
  3.5.1 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地震反应分析第72-77页
  3.5.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第77-83页
 3.6 小结第83-84页
第4章 非线性阻尼反应谱及地震反应分析第84-127页
 4.1 引言第84页
 4.2 非线性阻尼体系的振动反应分析第84-98页
  4.2.1 单自由度体系振动反应分析第84-93页
  4.2.2 多自由度体系振动反应分析第93-98页
 4.3 非线性阻尼反应谱的建立第98-110页
  4.3.1 常阻尼比反应谱的特点第98-102页
  4.3.2 非线性阻尼反应谱及其修正系数第102-108页
  4.3.3 非线性阻尼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第108-110页
 4.4 非线性阻尼反应谱特点第110-114页
  4.4.1 地震设防烈度的影响第110-111页
  4.4.2 场地条件的影响第111-112页
  4.4.3 结构类型的影响第112-114页
 4.5 非线性阻尼结构地震作用分析第114-118页
  4.5.1 结构自振周期估算第114-116页
  4.5.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116-118页
 4.6 算例分析第118-126页
  4.6.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第118-123页
  4.6.2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算例第123-126页
 4.7 小结第126-127页
结论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使命空间功能描述理论和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UML语言的工作流建模方法表达能力研究及相关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