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及其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水环境中氮的形态与来源第10-13页
  1.1.1 水环境中氮的形态与转化第10-12页
  1.1.2 水环境中氮的来源第12-13页
 1.2 水环境中氮污染的危害性第13-14页
  1.2.1 氨氮要消耗水体的溶解氧第13页
  1.2.2 增加污水处理费用第13页
  1.2.3 氮化合物对人和生物有毒害作用第13-14页
  1.2.4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第14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提出和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废水脱氮技术发展现状第16-29页
 2.1 概述第16页
 2.2 废水的物理化学脱氮方法第16-18页
  2.2.1 选择性离子交换法第16-17页
  2.2.2 吹脱法去除氨第17-18页
  2.2.3 絮凝沉淀法第18页
 2.3 生物脱氮技术及其发展第18-29页
  2.3.1 氨化反应第18-19页
  2.3.2 硝化反应第19-20页
  2.3.3 硝化反应基础动力学第20-21页
  2.3.4 环境因素对硝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21-22页
  2.3.5 硝化处理系统的物料平衡第22-24页
  2.3.6 反硝化反应第24-25页
  2.3.7 反硝化基础动力学第25-26页
  2.3.8 影响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第26-27页
  2.3.9 反硝化处理系统的物料平衡第27-29页
第3章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第29-44页
 3.1 概述第29页
 3.2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第29-32页
  3.2.1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作用机理第30-31页
  3.2.2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维持与影响因素第31-32页
 3.3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第32-35页
  3.3.1 同步硝化-反硝化机理第33-34页
  3.3.2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实现第34-35页
 3.4 好氧反硝化生物机理第35-36页
 3.5 OLAND原理与工艺第36-37页
 3.6 全程自养脱氮第37-39页
  3.6.1 全程自养脱氮机理第37-38页
  3.6.2 全程自养脱氮的优点第38-39页
 3.7 亚硝酸型硝化工艺第39-41页
  3.7.1 亚硝化(SHARON)工艺第39页
  3.7.2 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途径第39-40页
  3.7.3 SHARON工艺的优点第40-41页
 3.8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原理与工艺第41-44页
  3.8.1 厌氧氨氧化及其反应机理第41-42页
  3.8.2 厌氧氨氧化的优点第42页
  3.8.3 SHARON工艺与 ANAMMOX工艺的组合第42-44页
第4章 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工艺的实现第44-69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实验目的与方案第45-46页
  4.2.1 实验目的第45页
  4.2.2 实验方案第45-46页
 4.3 实验装置与分析设备第46-47页
  4.3.1 CSTR反应器第46-47页
  4.3.2 分析设备第47页
 4.4 接种污泥与实验用水第47-48页
 4.5 实验分析项目与方法第48页
  4.5.1 水样的处理和保存第48页
  4.5.2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第48页
 4.6 结果与讨论第48-67页
  4.6.1 R1反应器中污泥的驯化与反应器的启动第48-49页
  4.6.2 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运行与影响因素分析第49-61页
  4.6.3 低溶解氧下实现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第61-67页
 4.7 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厌氧氨氧化及联合工艺处理高氨废水研究第69-88页
 5.1 引言第69-70页
 5.2 试验目的与方案第70-71页
  5.2.1 试验目的第70页
  5.2.2 试验方案第70-71页
 5.3 实验装置与分析设备第71-73页
  5.3.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第71页
  5.3.2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组合反应器第71-73页
  5.3.3 水样的处理和保存第73页
  5.3.4 分析设备第73页
  5.3.5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第73页
 5.4 实验用水第73-74页
  5.4.1 厌氧氨氧化的实验用水第73-74页
  5.4.2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实验用水第74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74-86页
  5.5.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第74-77页
  5.5.2 进水总氮负荷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第77-79页
  5.5.3 轻胺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第79-81页
  5.5.4 有机物(COD)浓度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第81-84页
  5.5.5 联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第84-86页
  5.5.6 厌氧氨氧化生物膜性状变化第86页
 5.6 小结第86-88页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88-91页
 结论第88-89页
  1. 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工艺的实现第88页
  2.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与联合工艺的实现第88-89页
 研究展望第89-91页
  1. 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实现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第89页
  2. 厌氧氨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第89-90页
  3. 联合工艺处理实际废水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8页
致谢第98-99页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国公司环境侵权之国际私法问题研究
下一篇: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