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系统远程控制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 ·远程实验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 第12-14页 |
| ·微机控制与随动系统 | 第14-16页 |
| ·微机控制系统发展及构成 | 第14-15页 |
| ·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实验平台的组成及总体设计 | 第18-27页 |
| ·实验平台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随动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9-24页 |
| ·随动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 ·随动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20-24页 |
| ·实验平台远程监控的总体设计 | 第24-26页 |
| ·实验平台的安全机制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实验平台远程监控的设计 | 第27-46页 |
| ·远程监控的功能设计 | 第27页 |
|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软件设计 | 第27-32页 |
|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第27-28页 |
| ·客户端软件设计 | 第28-30页 |
| ·服务端软件设计 | 第30-32页 |
| ·实验数据的网络传输及处理 | 第32-38页 |
| ·基于Socket 的网络通信 | 第32-34页 |
| ·实验数据的网络传输 | 第34-37页 |
| ·运行曲线的处理与显示 | 第37-38页 |
| ·实验平台的视频监控 | 第38-39页 |
| ·系统视频监控的开发平台 | 第38-39页 |
| ·实验图像的视频压缩及播放 | 第39页 |
| ·系统串口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41页 |
| ·MSComm 在软件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 ·串口通信流程与协议的设计 | 第40-41页 |
| ·学生实验数据库 | 第41-45页 |
| ·学生实验数据库的功能设计 | 第41-42页 |
| ·基于数据库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2-43页 |
| ·登录验证功能的设计 | 第43-45页 |
| ·软件的远程监控效果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随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 第46-74页 |
|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46-49页 |
| ·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46-47页 |
| ·系统驱动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47-49页 |
| ·系统微控制器及中断结构 | 第49-51页 |
|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1-54页 |
| ·系统CAN 总线通信的设计 | 第54-64页 |
| ·CAN 总线特点及协议 | 第54-56页 |
| ·系统CAN 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56-59页 |
| ·系统CAN 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59-64页 |
| ·系统软件的运行机制 | 第64-70页 |
| ·顺序方式的单任务运行机制 | 第64-65页 |
| ·系统软件的实时多任务运行机制 | 第65-70页 |
| ·系统的控制程序下载 | 第70-72页 |
| ·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调试 | 第72-73页 |
| ·硬件电路的调试 | 第72-73页 |
| ·软件的调试 | 第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随动系统的控制及远程实验 | 第74-85页 |
| ·系统速度环的控制 | 第75-78页 |
| ·系统位置环的控制 | 第78-82页 |
| ·系统的远程控制实验 | 第82-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85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