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8-16页 |
| 第一节 企业年金相关知识介绍 | 第8-11页 |
| 一、企业年金的概念、特点 | 第8-9页 |
| 二、企业年金基本类型 | 第9-11页 |
| 第二节 企业年金概述 | 第11-16页 |
| 一、企业年金的国际历史进程 | 第11-13页 |
| 二、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 三、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模式偏差分析 | 第16-26页 |
| 第一节 国际企业年金制度经验借鉴 | 第16-19页 |
| 一、美国企业年金制度简述 | 第16-17页 |
| 二、日本养老金制度改革简析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模式偏差分析 | 第19-23页 |
| 一、比较企业年金制度背景差异 | 第19-21页 |
| 二、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模式存在的偏差 | 第21-23页 |
| 第三节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分析 | 第23-26页 |
| 一、非系统风险 | 第23-24页 |
| 二、系统风险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两种投资监管模式下的投资比较分析及投资策略选择 | 第26-40页 |
| 第一节 两种投资监管模式下的投资比较分析 | 第26-31页 |
| 一、投资监管方式 | 第26-27页 |
| 二、不同监管模式下的投资比较分析 | 第27-30页 |
| 三、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方式的演变趋势及我国的选择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定量限制监管模式下的投资策略 | 第31-34页 |
| 一、投资组合保险机制 | 第31-32页 |
| 二、账户风险的差异化设计 | 第32-34页 |
| 第三节 马柯威茨组合投资模型的发展应用 | 第34-40页 |
| 一、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 二、均值方差模型 | 第35-37页 |
| 三、马柯威茨组合投资模型的发展--关于多期投资组合问题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企业年金计划模式选择 | 第40-54页 |
| 第一节 建立多样化的企业年金运作模式 | 第40-42页 |
| 一、DC和DB计划的利弊比较 | 第40-41页 |
| 二、集中DC与DB计划的优势,建立联合计划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保底退休金计划的精算模型 | 第42-47页 |
| 一、对于不同期限的投资收益率的选定 | 第42-44页 |
| 二、DC、DB计划中养老金支付额的确定 | 第44-47页 |
| 三、比较DB和DC计划,选择养老金支付额 | 第47页 |
| 第三节 由DC向DB转移的年金计划的精算模型 | 第47-54页 |
| 一、转换方式的选择 | 第48页 |
| 二、转换后DB计划的两种运行模式选择 | 第48-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6页 |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