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地区地质资源优化利用的研究
|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本溪地区地质概况 | 第10-22页 |
| ·本溪地区概况 | 第10-11页 |
| ·本溪地区地质与地貌 | 第11-14页 |
| ·区域地质 | 第11-12页 |
| ·地质演化史 | 第12-14页 |
| ·地貌 | 第14页 |
| ·本溪地区主要地质资源 | 第14-22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简介 | 第16-20页 |
| ·本溪地质资源的特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保护利用 | 第22-28页 |
| ·地质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现状 | 第22-23页 |
| ·国际地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 第22页 |
| ·国内地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 第22-23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第23-28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 第23-27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初步评价 | 第28-42页 |
| ·基本概念 | 第28-30页 |
| ·地质资源及地质资源 | 第28页 |
| ·地质资源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 ·地质资源的特点 | 第29-30页 |
| ·地质资源的价值 | 第30页 |
| ·地质资源的分类 | 第30-36页 |
| ·地质资源的分级 | 第30-32页 |
| ·地质资源的分类 | 第32-36页 |
| ·本溪地质资源分类统计 | 第36-38页 |
| ·按成因分类统计 | 第36-37页 |
| ·按功能分类统计 | 第37-38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的初步评测 | 第38-42页 |
| ·地质资源的替代性(省内) | 第38-39页 |
| ·辽宁省地质资源分市评价 | 第39-41页 |
| ·本溪与辽宁省主要地质遗迹比较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本溪地质资源的优化与形象定位 | 第42-58页 |
| ·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特点 | 第42-43页 |
| ·地质资源保护的内涵与特点 | 第42页 |
| ·地质资源利用的内涵与特点 | 第42-43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的优化原则 | 第43页 |
| ·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的原则 | 第43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43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的分类优化 | 第43-49页 |
| ·地质类 | 第43-44页 |
| ·古生物大类 | 第44-45页 |
| ·岩溶洞穴类 | 第45-47页 |
| ·地貌大类 | 第47-48页 |
| ·其他地质资源 | 第48-49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的分区优化 | 第49-52页 |
| ·水洞园区 | 第50-51页 |
| ·平顶山园区 | 第51页 |
| ·五女山园区 | 第51-52页 |
| ·本溪地区地质资源旅游形象定位 | 第52-58页 |
| ·旅游形象定位的意义 | 第52页 |
| ·本溪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定位的原则. | 第52-53页 |
| ·本溪地区形象定位 | 第53页 |
| ·本溪地区地质旅游形象设计建设 | 第53-58页 |
| 第五章 地质公园建设. | 第58-64页 |
| ·基本概念 | 第58页 |
| ·地质公园建设背景 | 第58-59页 |
| ·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 | 第59-61页 |
| ·本溪地区建设国家地质公园构想 | 第61-64页 |
| ·建立地质公园的必要性 | 第61-63页 |
| ·本溪地区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