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关于小麦冬季冻害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关于小麦晚霜冻害的研究 | 第17-18页 |
| ·基于 WEB 的无线远程诊断系统 | 第18-19页 |
|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页 |
|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2页 |
|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2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小麦越冬冻害的影响及诊断方法 | 第23-34页 |
| ·小麦冬前、越冬气象条件分析 | 第23-24页 |
| ·小麦播种-冬前气象条件 | 第23页 |
| ·小麦越冬期气象条件 | 第23-24页 |
| ·小麦冬前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冻害的影响 | 第24-26页 |
| ·冻害情况分析 | 第24-25页 |
| ·冻害与冬前积温的关系 | 第25页 |
| ·冻害与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关系 | 第25-26页 |
| ·冬季冻害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第26-30页 |
| ·冬季冻害对小麦群体茎蘖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冬季冻害对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7-29页 |
| ·冬季冻害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小麦越冬冻害诊断方法的探索 | 第30-33页 |
| ·小麦冬季冻害预警 | 第30页 |
| ·小麦越冬冻害分级 | 第30页 |
| ·小麦越冬期苗情诊断 | 第30-32页 |
| ·小麦越冬冻害预防补救措施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小麦晚霜冻害的影响及诊断方法 | 第34-44页 |
| ·小麦晚霜冻害霜箱试验 | 第34-38页 |
| ·晚霜冻对幼穗的影响 | 第34-36页 |
| ·晚霜冻对产量要素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小麦晚霜冻害指标及指数构建 | 第38-39页 |
| ·小麦晚霜冻害的温度指标 | 第38-39页 |
| ·小麦晚霜冻害指数构建 | 第39页 |
| ·小麦晚霜冻害诊断方法的探索 | 第39-43页 |
| ·小麦晚霜冻害预警 | 第39-42页 |
| ·小麦晚霜冻害评估 | 第42页 |
| ·小麦晚霜冻的预防补救措施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减轻低温灾害对产量影响的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播量分析 | 第44-50页 |
|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45页 |
| ·不同处理对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45-47页 |
|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47-49页 |
|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应用前景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