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

0 前言第1-11页
1 国内外产学研结合的现状与比较第11-14页
 1.1 世界各国促进产学研发展主要措施及其发展现状第11页
 1.2 我国产学研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 各国产学研合作的状况比较第12-13页
  1.3.1 从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内容来看第12页
  1.3.2 从产学研合作在科技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来看第12页
  1.3.3 从中介机构的作用来看第12页
  1.3.4 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来看第12-13页
 1.4 世界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对我国的启示第13-14页
  1.4.1 产学研合作已经是世界性的潮流第13页
  1.4.2 政府在产学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第13页
  1.4.3 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第13页
  1.4.4 许多国家都在把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作为其科技与经济腾飞的制高点第13-14页
2 国内外产学研发展模式比较及借鉴第14-23页
 2.1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发展趋势第14-16页
  2.1.1 政府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的趋势第14-15页
  2.1.2 企业与大学合作研究的趋势第15-16页
  2.1.3 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势第16页
 2.2 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比较分析第16-18页
  2.2.1 “科技产业”模式第17页
  2.2.2 “产学研联合体”模式第17-18页
  2.2.3 “中试、中心”模式第18页
  2.2.4 “工程开发”模式第18页
  2.2.5 “高科技园模式”第18页
  2.2.6 “政府导向”模式第18页
  2.2.7 “无形学院”模式第18页
 2.3 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第18-20页
  2.3.1 技术转让模式第19页
  2.3.2 合作开发模式第19页
  2.3.3 共建实体第19-20页
 2.4 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分析第20-22页
  2.4.1 结合机制第20页
  2.4.2 动力机制第20-21页
  2.4.3 管理机制第21-22页
  2.4.4 约束机制第22页
 2.5 产学研创新建设发展的规律总结第22-23页
3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现状研究第23-25页
 3.1 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第23页
  3.1.1 产学研合作初具规模第23页
  3.1.2 合作项目总体运行良好第23页
  3.1.3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第23页
 3.2 青岛市产学研合作中存在问题第23-25页
  3.2.1 信息沟通不够第24页
  3.2.2 源头创新不足,研究开发薄弱第24页
  3.2.3 产学研合作领导管理体系条块分割第24页
  3.2.4 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第24页
  3.2.5 投资渠道不畅第24页
  3.2.6 成果转化率低,就地转化的成果少第24-25页
4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发展模式设计第25-29页
 4.1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发展目标第25-26页
  4.1.1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25页
  4.1.2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壮大支柱产业第25页
  4.1.3 加快青岛市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25-26页
  4.1.4 促进高校、研究机构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第26页
 4.2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的体系框架第26-27页
  4.2.1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总体框架第26页
  4.2.2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基本框架第26-27页
 4.3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功能结构第27-28页
  4.3.1 产学研联合,是技术创新的加速器,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简捷、有效的途径第27-28页
  4.3.2 孵化创业第28页
 4.4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区域布局第28-29页
5 产学研结合与科技创新背景下的青岛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设想第29-35页
 5.1 青岛市产业特征结构与布局第29-32页
  5.1.1 产业结构的理论和发展模式第29-32页
 5.2 青岛市产业现状研及发展设想第32-35页
6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对策建议第35-38页
 6.1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结合第35页
 6.2 建立市场化投融资体系第35页
 6.3 改革科技体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第35-36页
 6.4 构筑人才新高地第36页
 6.5 加大高校创新力度,全面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第36页
 6.6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第36-37页
 6.7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结合第37-38页
7 实证分析:青岛市高新区产学研发展思路与模式研究第38-46页
 7.1 青岛高新区发展的现状第38-41页
  7.1.1 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第38页
  7.1.2 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第38-40页
  7.1.3 青岛高新区产学研体系建设评价第40-41页
 7.2 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发展的基本思路第41-42页
  7.2.1 树立全球和本地互动的产学研发展观第41页
  7.2.2 建设自主发展与创业孵化并重的产学研组织体系第41页
  7.2.3 构造空间集约与分工合理的产学研布局体系第41页
  7.2.4 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产学研运作体系第41-42页
 7.3 青岛高新区产学研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第42-43页
  7.3.1 通过政府扶持与引导,促进产学研服的整合第42页
  7.3.2 通过鼓励家电等优势产业的全球化竞争,拉动学研的发展第42页
  7.3.3 通过促进海洋源头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第42页
  7.3.4 通过优势产研力量延伸与对接,支持新材料、软件产业发展第42页
  7.3.5 通过营造创业环境和健全服务产业,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与发展第42-43页
 7.4 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3-46页
  7.4.1 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建立灵活、高效、协调、规范的管理体制第43页
  7.4.2 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优化政策环境第43页
  7.4.3 产学研空间布局的规划调整第43-44页
  7.4.4 鼓励和支持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第44页
  7.4.5 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投入体系第44页
  7.4.6 建立促进科技人才聚集和创业的激励机制第44页
  7.4.7 建立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公共技术平台第44页
  7.4.8 实施全方位的产学研国际招商第44-46页
8 后记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以智语言学研究
下一篇:论徐渭对杜诗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