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近代哲学(1840~1918年)论文--梁启超(1873~1929年)论文

梁启超合群思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梁启超合群思想的提出第9-21页
 (一) 近代的民族危机第9-13页
  1. 优化社会结构增强群体实力第10-11页
  2. 建构主体性基础上的民族自信心第11-13页
 (二) 儒家群学观念是其合群思想的重要来源第13-18页
  1. 重群体的价值取向第14-15页
  2. 秩序原则第15-16页
  3. 责任意识第16-18页
 (三) 西方进化论是其合群思想的理论依据第18-21页
  1. 进化以群体为本位第19-20页
  2. 外竞:合群竞争第20-21页
二、对国民合群意识缺失的反思第21-27页
 (一) 国民合群意识缺失表现第21-24页
  1. 麻木不仁第21-22页
  2. 自私倾轧第22-23页
  3. 束身寡过,独善其身第23页
  4. 国家思想薄弱第23-24页
 (二) 合群意识缺失的成因分析第24-27页
  1. 自足封闭的小农经济导致社会依赖性降低第24-25页
  2. 皇权专制对社会的强控制导致政治凝聚力弱化第25-26页
  3. 宗法等级结构的封闭性和排他性造成社会凝聚力低下第26-27页
三、建构近代社会合群理念第27-39页
 (一) 社会转型出现的新群体第28-32页
  1. 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第28-29页
  2. 近代企业家群体第29-30页
  3. 军人群体第30-31页
  4. 进步知识妇女群体第31-32页
 (二) 新群体培育社会合群理念第32-36页
  1. 群体认同心理和群体归属感第32-33页
  2. 群体与个人利益一致性激发个体责任意识第33-34页
  3. 依托群体伸张个体权利的意识第34-35页
  4. 群体内部秩序的优先性培育个体的规则意识第35-36页
 (三) 社会合群理念的价值意义第36-39页
  1. 群体的利益扩张潜力促进市民社会的发育第36-38页
  2. 群体自治推动国家分权于社会第38-39页
  3. 培育国民独立人格和权利主体意识第39页
四、建构新的“国群”理念第39-50页
 (一) “国群”理念的近代转型第40-43页
  1. 新世界秩序观的形成第40页
  2. 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形成第40-41页
  3. 建构国家理性观念第41-43页
 (二) 合“国群”理念的特点第43-48页
  1.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三位一体第43-45页
  2. 社会—国家互动与协作理念第45-47页
  3. 国家至上思维框架下的群己互赖关系认知第47-48页
 (三) 合“国群”理念的价值意义第48-50页
  1. 挽救道德和信仰层面的意义危机第48-49页
  2. 挽救政治层面的秩序危机第49-50页
五、梁启超合群思想的现代启示第50-55页
 (一) 完善公众利益表达机制第50-51页
 (二) 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第51-53页
 (三) 推进当代公共领域的公民伦理建设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外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分类准入制度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集成多源数据分析震后降雨型浅层滑坡风险及其演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