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第一章 引 言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页 |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 第15-25页 |
·我国企业客户信用管理产生原因 | 第15-18页 |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信用交易的好处和风险 | 第16-18页 |
·客户信用管理的产生 | 第18页 |
·我国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我国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现状 | 第18-19页 |
·原因分析 | 第19-20页 |
·我国企业客户信用分管理亟待改善 | 第20-25页 |
·改变传统的客户信用管理观,树立全程信用管理观 | 第20-22页 |
·建立合理的客户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 第22-23页 |
·采用合适的客户信用管理技术提高客户信用管理水平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 第25-42页 |
·客户信用信息管理 | 第25-28页 |
·客户信用信息的内容 | 第25-26页 |
·客户信用信息的获取 | 第26-28页 |
·客户信用信息的动态管理 | 第28页 |
·客户信用分析、评价和授信决策 | 第28-34页 |
·客户信用分析、评价的工作流程和职能分工 | 第28-30页 |
·商业信用评估行业的发展和客户信用评价模型介绍 | 第30-34页 |
·加强合同管理 | 第34-37页 |
·合同在客户信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 第34页 |
·正确地签订合同 | 第34-36页 |
·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应收账款管理 | 第37-42页 |
·应收账款管理的涵义和目标 | 第37页 |
·应收账款管理的部门分工 | 第37-38页 |
·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 | 第38-39页 |
·欠账追收 | 第39-42页 |
第四章 ABC 地质工程勘察院客户信用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42-49页 |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 第42页 |
·该院客户信用管理现状介绍 | 第42-46页 |
·该院信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能分工 | 第42-43页 |
·该院客户信用政策 | 第43-44页 |
·该院的应收账款现状介绍 | 第44-46页 |
·该院客户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该院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急需完善 | 第48-49页 |
第五章 ABC 地质工程勘察院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 第49-59页 |
·客户信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 第49-51页 |
·客户信用管理初级阶段的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力资源配备 | 第49-50页 |
·各部门信用管理职能分工及协作 | 第50-51页 |
·该院客户信用分析、评价和授信决策 | 第51-59页 |
·客户信用分析、评价的工作流程和职能分工 | 第51-53页 |
·该院的客户信用评价模型介绍 | 第53-56页 |
·实证案例分析 | 第56-59页 |
第六章 ABC 地质工程勘察院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意义 | 第59-67页 |
·该院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对自身的意义 | 第59-61页 |
·该院建立和运行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主要困难 | 第59-60页 |
·该院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好处 | 第60页 |
·该院客户信用管理今后的努力方向 | 第60-61页 |
·该院客户信用管理模式在省地勘局系统的示范意义 | 第61-65页 |
·省地勘局类似单位客户信用管理现状 | 第61-63页 |
·在省地勘局系统推广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的意义 | 第63-64页 |
·在省地勘局系统推广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的可行性 | 第64-65页 |
·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对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意义 | 第65-67页 |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和征信国家的概念 | 第65页 |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作用机制 | 第65-66页 |
·企业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对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意义 | 第66-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