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论文

GATS框架下自然人流动的法律问题研究

序言第1-13页
第一部分 GATS框架下自然人流动的法律界定第13-20页
 一、 乌拉圭回合有关自然人流动的谈判史回顾第13-15页
  (一) 自然人流动定义的形成第13-14页
  (二) 自然人流动附件的谈判过程第14-15页
 二、 GATS框架下自然人流动的法律界定第15-18页
  (一) GATS自然人流动的法律条款第15-16页
  (二) 对GATS框架下“自然人”概念的解析第16-18页
 三、 GATS框架下自然人流动法律界定的缺陷第18-20页
  (一) 没有对“临时流动”规定具体时间框架第18页
  (二) 难以区分服务提供者和进入一国劳动力市场的人员第18-19页
  (三) 对服务提供者范围的规定存在不确定性第19页
  (四) 附件的规定存在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不对称现象第19-20页
 四、 GATS框架下与自然人流动相关的其他规定第20页
第二部分 GATS自然人流动承诺的现状考察第20-36页
 一、 自然人流动承诺水平的总体评估第21-26页
  (一) 承诺所受限制远远多于其他三种模式第22-23页
  (二) 对于熟练/高级技术劳动力的青睐第23-24页
  (三) 无法准确反映服务提供者的实际准入水平第24-25页
  (四) 缺乏普遍认同的定义第25页
  (五) 停留期限的不确定第25-26页
 二、 自然人流动的主要限制措施考察第26-35页
  (一) 出入境壁垒第28-32页
  (二) 停留的歧视性措施第32-34页
  (三) 影响自然人流动的MFN例外第34-35页
 三、 新一轮自然人流动谈判的相关成果第35-36页
第三部分 自然人流动自由化进程缓慢的法律成因第36-43页
 一、 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法律保护第36-37页
 二、 对人才流失的法律管理第37-39页
 三、 对滥用签证制度的预防第39-41页
 四、 其他因素第41-43页
  (一) 对自主管理权的法律保留第41页
  (二) 对自然人流动统计的不完善第41-42页
  (三) 缺乏相关利害方的参与第42-43页
第四部分 GATS自然人流动进一步自由化的法律策略第43-61页
 一、 提高现有承诺的有效性第43-45页
  (一) 对不同类型服务提供者的通用定义第43-44页
  (二) 对停留期限的规定第44-45页
 二、 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第45-48页
  (一) 增加自然人流动承诺的数量第45-46页
  (二) 为特定种类人员提供更完善的市场准入待遇第46-47页
  (三) 扩大服务提供者种类第47-48页
 三、 取消或限制自然人流动壁垒的适用第48-55页
  (一) ENT的限制适用第48-49页
  (二) 设立GATS签证/许可证第49-51页
  (三) 增加透明度第51-53页
  (四) 完善GATS有关资格承认的规则和纪律第53-55页
 四、 实施缓和措施第55-59页
  (一) 保障措施第55-58页
  (二) 保证合同第58-59页
 五、 其他可行性建议第59-61页
  (一) 促进贸易、移民和劳动力政策官员的合作第59-60页
  (二) 加强相关数据统计评估工作第60页
  (三) 逐步取消MFN例外第60-61页
第五部分 我国自然人流动的法律现状及走向第61-70页
 一、 我国自然人流动的动因第61-62页
  (一) 要素禀赋差异第61页
  (二)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61-62页
  (三) 劳动力成本的差异第62页
 二、 我国出口贸易中自然人流动的现状第62-63页
  (一) 基本形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服务出口方式第62页
  (二) 输出人员以普通或低级技术劳动力为主第62-63页
  (三) 自然人流动的外国市场集中于少数国家第63页
  (四)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第63页
  (五) 缺乏相关信息且管理体制落后第63页
 三、 我国对自然人流动的GATS承诺第63-66页
  (一) 我国自然人流动承诺的总体概况第64-65页
  (二) 我国自然人流动部门承诺的现状第65-66页
 四、 完善我国自然人流动的若干法律建议第66-70页
  (一) 建立支持和鼓励自然人流动的法律机制第66-67页
  (二) 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自然人流动的谈判第67-68页
  (三) 调整服务人员的输出结构并拓宽流动渠道第68页
  (四) 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人员输出管理体制第68-69页
  (五) 严格自然人流动方面的法律规则第69页
  (六) 大力开展人才培训以提高服务人员的竞争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体问题的中心构型
下一篇: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矫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