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述 | 第1-22页 |
1.1 糖尿病的义 | 第8-9页 |
1.2 糖尿病的不同类型与特征 | 第9-11页 |
1.2. 1 1型糖尿病 | 第9-10页 |
1.2. 2 2型糖尿病 | 第10-11页 |
1.2.3 其它特殊型糖尿病 | 第11页 |
1.2.4 妊娠期糖尿病 | 第11页 |
1.3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4 糖尿病的预防 | 第12-13页 |
1.5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 第13-17页 |
1.5.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 第13-14页 |
1.5.1.1 磺酰脲类 | 第13页 |
1.5.1.2 非磺酰脲类 | 第13-14页 |
1.5.1.3 胰高血糖样肽- | 第14页 |
1.5.2 胰岛素增敏剂 | 第14-15页 |
1.5.2.1 噻唑烷二酮类 | 第14页 |
1.5.2.2 双胍类 | 第14-15页 |
1.5.2.3 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 第15页 |
1.5.2.4 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 | 第15页 |
1.5.2.5 脂肪酸代谢干扰剂 | 第15页 |
1.5.3 减少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 | 第15-16页 |
1.5.3.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第15-16页 |
1.5.3.2 淀粉不溶素(pramlintide | 第16页 |
1.5.4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 第16页 |
1.5.5 胰岛素类似物及其制剂 | 第16-17页 |
1.5.5.1 速效胰岛素 | 第16页 |
1.5.5.2 长效胰岛素 | 第16-17页 |
1.5.6 其他 | 第17页 |
1.6 苦瓜的本草学考证 | 第17-18页 |
1.7 苦瓜降糖成分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7.1 萜类和甾体类物质 | 第18页 |
1.7.2 多肽类物质 | 第18-19页 |
1.7.3 生物碱类物质 | 第19页 |
1.8 苦瓜降糖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8.1 类胰岛素作用 | 第20页 |
1.8.2 刺激活性β细胞分泌胰岛素 | 第20页 |
1.8.3 促进受损β细胞修复的作用 | 第20-21页 |
1.9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42页 |
2.1 实验方案 | 第22-23页 |
2.2 实验流程 | 第23-24页 |
2.3 苦瓜提取物的理化性质鉴定 | 第24-31页 |
2.3.1 苦瓜提取物的制备 | 第24页 |
2.3.2 蛋白质含量分析(Folin-酚法 | 第24-26页 |
2.3.3 糖含量分析(苯酚-硫酸法 | 第26-27页 |
2.3.4 单糖种类分析 | 第27-28页 |
2.3.5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28页 |
2.3.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28-29页 |
2.3.7 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分析 | 第29页 |
2.3.8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2.3.9 毛细管液相色谱分析纯度(CLC | 第30页 |
2.3.10 MALDI-TOF-MS分析 | 第30-31页 |
2.4 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苦瓜提取物降糖活性组分 | 第31-35页 |
2.4.1 常压凝胶过滤色谱法 | 第31-32页 |
2.4.2 高效液相凝胶过滤色谱法 | 第32-33页 |
2.4.3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 第33-34页 |
2.4.4 高效反相液相色谱 | 第34-35页 |
2.5 苦瓜提取物分离组分的生物活性表征 | 第35-41页 |
2.5.1 HIT-T15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35-37页 |
2.5.2 苦瓜提取物分离组分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 | 第37-38页 |
2.5.3 苦瓜提取物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修复活性(MTT法 | 第38-39页 |
2.5.4 苦瓜提取物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MTT法 | 第39-40页 |
2.5.5 苦瓜提取物分离组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2.5.6 苦瓜提取物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 第41页 |
2.5.7 苦瓜提取物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 | 第41页 |
2.6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2-72页 |
3.1 苦瓜提取物成分分析 | 第42-55页 |
3.1.1 苦瓜提取物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析 | 第42-43页 |
3.1.2 苦瓜提取物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3-45页 |
3.1.3 苦瓜提取物单糖种类分析 | 第45-46页 |
3.1.4 苦瓜提取物全波长扫描 | 第46页 |
3.1.5 苦瓜提取物电泳分析 | 第46-47页 |
3.1.6 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苦瓜提取物相对分子量 | 第47-50页 |
3.1.6.1 TSKgel-G3000SW色谱测定苦瓜提取物相对分子量 | 第47-49页 |
3.1.6.2 SuperdexPeptide10/300GL色谱测定苦瓜提取物分子量 | 第49-50页 |
3.1.7 苦瓜提取物细胞活性实验 | 第50-54页 |
3.1.7.1 苦瓜提取物促β细胞分泌胰岛素实验 | 第51-52页 |
3.1.7.2 苦瓜提取物对受损β细胞修复实验 | 第52-53页 |
3.1.7.3 苦瓜提取物对β细胞破坏的保护实验 | 第53-54页 |
3.1.8 苦瓜提取物对正常和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 第54页 |
3.1.9 苦瓜提取物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 | 第54-55页 |
3.2 苦瓜提取物的分离纯化与降糖活性实验 | 第55-69页 |
3.2.1 常压凝胶过滤色谱分离苦瓜提取物的尝试 | 第55-56页 |
3.2.2 苦瓜提取物透析袋初筛降糖活性部位 | 第56-60页 |
3.2.2.1 透析袋内、袋外样品的TSKgelG3000SW色谱 | 第56-57页 |
3.2.2.2 苦瓜提取物透析袋内、袋外样品促正常β细胞分泌胰岛素实验 | 第57-58页 |
3.2.2.3 苦瓜提取物透析袋内、袋外样品对受损β细胞修复实验 | 第58-60页 |
3.2.3 MCE-L组分阳离子交换色谱及降糖活性实验 | 第60-64页 |
3.2.3.1 MCE-L组分在SP-650M离子交换柱上的色谱表现 | 第60-61页 |
3.2.3.2 SP分离样品在20mmol/L破坏剂浓度下的β细胞修复实验 | 第61-63页 |
3.2.3.3 SP分离样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验 | 第63-64页 |
3.2.4 SP-Peak7组分在C18反相柱上的分离及其降糖活性 | 第64-69页 |
3.2.4.1 苦瓜提取物C18-Peak7组分在C18高效反相柱上的色谱表现 | 第64-65页 |
3.2.4.2 C18反相色谱分离样品β细胞活性实验 | 第65-67页 |
3.2.4.3 C18分离样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验 | 第67-68页 |
3.2.4.4 C18-Peak2样品浓度对β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 C18反相色谱分离Peak2的理化性质鉴定 | 第69-72页 |
3.3.1 毛细管液相色谱测定Peak2的纯度 | 第69页 |
3.3.2 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测算Peak2的表观分子量 | 第69-70页 |
3.3.3 MALDI-TOF-MS测定细胞修复因子的精确分子量 | 第70-71页 |
3.3.4 苦瓜提取物β细胞修复因子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4.1 总结 | 第72-73页 |
4.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