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生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教育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一) 中学生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教育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3-5页 |
1. 全球化浪潮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 第3-4页 |
2.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已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 第4页 |
3.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发展要依靠德才兼备的青少年 | 第4页 |
4. 现实生活对青少年的影响给德育工作带来挑战 | 第4-5页 |
(二) 传统教育的弊端呼唤新教育模式的出现 | 第5-6页 |
1. 传统教育的特征及弊端 | 第5-6页 |
2. 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德育素质的重要性 | 第6页 |
(三) 依靠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解决中学德育工作的弊端和西方世界出现的精神危机 | 第6-8页 |
1. 西方注重科学主义忽视德育造成了精神危机 | 第6-7页 |
2. 中国儒学受到普遍关注 | 第7-8页 |
二、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的内容及评价 | 第8-15页 |
(一) 要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道德 | 第8-10页 |
1. 历史的教训要汲取 | 第8-9页 |
2. 对待历史传统文化和道德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第9-10页 |
(二) 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的含义和特征 | 第10-12页 |
1. 含义与特征 | 第10页 |
2. 弘扬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的目的 | 第10页 |
3. 注重德育与法治和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10-12页 |
(三) 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的内容 | 第12-15页 |
1. 当代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体系的确定 | 第12-13页 |
2.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 第13-15页 |
三、进行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教育的思索和探索 | 第15-32页 |
(一) 确定德育用书 | 第15-18页 |
1. 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故事 | 第15-16页 |
2. 《大众道德》系列丛书 | 第16-18页 |
(二) 强调美德教育的实践性 | 第18-19页 |
1. 德育的过程是实践的 | 第18页 |
2. 传统德育的弱点 | 第18页 |
3. 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第18-19页 |
4. 知行统一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 第19页 |
(三) 采用符合实际的历史传统美德教育网络模式 | 第19-22页 |
1. 从宏观把握历史传统美德教育,采用“一主两翼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模式,使历史传统美德教育成为可以控制的网络 | 第19-20页 |
2. 从微观上把握历史传统美德教育,采用学生全程参与主体内化的模式,使传统道德教育成为可以操作的学生终身受益的日常活动 | 第20-22页 |
(四) 历史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不失时机地进行历史传统美德的教育关于爱国爱家的教育教育 | 第22-32页 |
1. 关于爱国爱家的教育 | 第22-23页 |
2. 关于革命传统的教育 | 第23-26页 |
3. 关于重义轻利廉洁奉公的教育 | 第26页 |
4. 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 | 第26-29页 |
5. 关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教育 | 第29-30页 |
6. 关于遵纪守法尊师敬长的教育 | 第30-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