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建成的中学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探究
绪论 | 第1-14页 |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12-14页 |
1 中学教育发展概述 | 第14-23页 |
·国内外中学教育发展状况 | 第14-20页 |
·西方学校建筑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中国中学建筑的产生 | 第15-20页 |
·近期建成的中学校园建筑的建设 | 第20-22页 |
·近期建成的中学建筑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中学校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本章小节 | 第22-23页 |
2 中学教育与中学生成长特点 | 第23-29页 |
·中学教育的性质 | 第23-24页 |
·中学教育的基础性 | 第23页 |
·中学教育的全面性 | 第23-24页 |
·中学教育的义务性 | 第24页 |
·中学教育的目标 | 第24-26页 |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素质教育的涵义 | 第25-26页 |
·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 第26-28页 |
·青少年期概念 | 第26-27页 |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 第27-28页 |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3 中学校园开放空间的涵义 | 第29-41页 |
·建筑外部开放空间 | 第29-31页 |
·建筑外部空间的涵义 | 第29-30页 |
·开放空间的定义 | 第30-31页 |
·中学开放空间的涵义 | 第31-34页 |
·定义与功能作用 | 第31-33页 |
·中学开放空间的内容与范畴 | 第33-34页 |
·中学开放空间的特征 | 第34-40页 |
·开放空间的规模大小 | 第34-35页 |
·开放空间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 第35-36页 |
·开放空间的整体性与效能性 | 第36-37页 |
·开放空间的多层次性 | 第37-38页 |
·中学开放空间的地域性 | 第38-40页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4 中学开放空间体系对中学教育的意义 | 第41-49页 |
·开放空间参与教学 | 第41-42页 |
·开放空间是育人的良好途径 | 第41-42页 |
·开放的教学空间是实现中学教学目标的时空保障 | 第42页 |
·开放空间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 第42-47页 |
·教育对人的心理行为影响 | 第42-43页 |
·当前中学生的环境行为 | 第43-46页 |
·校园外部空间影响中学生校园行为 | 第46-47页 |
·开放空间对中学校园整体规划的影响 | 第47-48页 |
·开放空间的设计是校园规划的重要内容 | 第47页 |
·开放空间设计的实现 | 第47-48页 |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5 现阶段中学开放空间的评价与分析 | 第49-70页 |
·中学校园外部开放空间现状调查 | 第49-55页 |
·调研对象的选取 | 第49页 |
·调研问卷的设计 | 第49页 |
·调研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 第49-50页 |
·调研问卷分析 | 第50-55页 |
·调研总结 | 第55页 |
·影响开放空间的因素 | 第55-57页 |
·基地条件 | 第55-56页 |
·办学因素 | 第56页 |
·管理者意图 | 第56-57页 |
·开放空间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 第57-62页 |
·校园开放空间的分类 | 第57-58页 |
·校园开放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58-62页 |
·开放空间的结构特征与设计手法 | 第62-69页 |
·当前中学校园开放空间设计特征评价 | 第62-65页 |
·中学校园开放空间的三种结构特征 | 第65-69页 |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6 中学开放空间设计原则与模式初探 | 第70-88页 |
·对开放空间体系规划原则的思考 | 第70-71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70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70-71页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71页 |
·对校园开放空间设计原则的思考 | 第71-76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71-72页 |
·视觉感受原则 | 第72-74页 |
·空间层次原则 | 第74-76页 |
·中学生行为空间的优化设计模式 | 第76-81页 |
·“线性环境”的设计 | 第76-77页 |
·“面性环境”的设计 | 第77-79页 |
·校园中的交往空间 | 第79-80页 |
·“体环境”地设计 | 第80-81页 |
·校园外部开放空间秩序的组织 | 第81-85页 |
·按行为方式组织空间秩序 | 第81-83页 |
·按照不同的交往距离,营建场所空间 | 第83页 |
·软性空间和软质界面的设计 | 第83-85页 |
·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 | 第85-87页 |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立原则 | 第85-86页 |
·校园文化环境的意境表达 | 第86-87页 |
·本章小节 | 第87-88页 |
7 结合建筑实例来分析校园开放空间 | 第88-100页 |
·项目介绍 | 第88-93页 |
·一条原则.两点想法 | 第88-89页 |
·地理位置及学校简介 | 第89页 |
·校园总体布局 | 第89-93页 |
·中学生行为空间的优化设计 | 第93-95页 |
·空间秩序的组织 | 第95-97页 |
·思源中学的功能分区 | 第95-96页 |
·校园教育空间的集约化与人性化 | 第96页 |
·校园外部开放空间的层次化 | 第96-97页 |
·文化环境的塑造 | 第97-99页 |
·思源中学开放空间的文化氛围 | 第97-98页 |
·校园文化的塑造 | 第98-99页 |
·本章小节 | 第99-100页 |
8 校园开放空间的发展趋势 | 第100-103页 |
·校园开放空间的智能化 | 第100-101页 |
·校园环境的生态化 | 第101-102页 |
·绿色学校的发展趋势 | 第102-103页 |
9 结论 | 第103-107页 |
·论文研究结论 | 第103-106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06-107页 |
附录: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表录 | 第111-112页 |
图录 | 第112-115页 |
后记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