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论文--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论文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2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8-9页
     ·什么是“高职”第8页
     ·教学质量第8-9页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9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0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0-12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0-12页
第二章 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12-18页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第12-13页
     ·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和可喜成绩第12页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13页
   ·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主要因素第13-18页
     ·培养目标与发展模式第14-15页
     ·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第15页
     ·实践教学体系与保障第15-16页
     ·师资素质与教学方法第16-17页
     ·招生制度与生源结构第17-18页
第三章 国内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经验及其借鉴第18-29页
   ·国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及其借鉴第18-24页
     ·国外高职教育目标特色及其借鉴第18-19页
     ·国外高职教学模式的特色及其借鉴第19-22页
     ·国外高职课程模式的特色及其借鉴第22-23页
     ·国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及其借鉴第23-24页
   ·国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特色及其借鉴第24-27页
     ·国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特点第24-26页
     ·对建立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启示第26-27页
   ·上海市普通高校本专科教学质量管理经验第27-29页
第四章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9-36页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第29-32页
     ·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第29-30页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解决数量与质量的需要第30-32页
     ·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32页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可行性第32-33页
     ·高等教育界已经打下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32-33页
     ·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高职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十分关心与支持第33页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第33页
   ·建立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可能困难第33-36页
     ·高职教育办学资源不足第34页
     ·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双师型”的教师不足第34页
     ·教学质量保障技术开发力量相对薄弱第34-36页
第五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第36-57页
   ·高职教育与ISO9000 质量标准体系第36-43页
     ·ISO9000 简介第36页
     ·高职教育引入ISO9000 质量标准体系的现实意义第36-38页
     ·高职教育引入ISO9000 质量标准体系的可行性分析第38-39页
     ·实施ISO9000 质量标准的步骤第39-42页
     ·需要说明的问题第42-43页
   ·高职教育质量与TQM模式第43-45页
     ·TQM简介第43-44页
     ·高职院校TQM模式的构建思路第44-45页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内容的指标体系第45-51页
     ·高职院校选择教学质量保障内容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第45-46页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内容的指标体系第46-51页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第51-55页
     ·高职院校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基本程序第51-52页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及其主要功能第52-55页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主要特点第55-57页
第六章 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第57-62页
   ·教育观念保障第57-58页
     ·树立大众化的高职教育质量观第57页
     ·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第57页
     ·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质量观第57-58页
   ·教学过程保障第58-60页
     ·要突破学科型教学体系第58页
     ·要抓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第58-59页
     ·要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第59页
     ·要切实抓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第59-60页
   ·物质条件保障第60-61页
   ·质量管理保障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及类金属氟砷污染研究
下一篇: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