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致谢 | 第7-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 第一章 卵黄蛋白的分子特性 | 第11-20页 |
| 1 卵黄蛋白氨基酸频次分析 | 第11-13页 |
| 2 卵黄蛋白的结构 | 第13-16页 |
| ·聚丝氨酸功能区 | 第13-15页 |
| ·Vg前体的裂解位点 | 第15-16页 |
| 3 序列分析 | 第16-18页 |
| 4 进化关系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卵黄蛋白的摄取-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机制 | 第20-26页 |
| 1 网格蛋白 | 第20-21页 |
| 2 衔接蛋白 | 第21-22页 |
| 3 作用机制 | 第22-25页 |
| ·衔接蛋白和网格蛋白的招募 | 第23-24页 |
| ·包被小凹的内陷、缢缩和液泡的芽殖 | 第24页 |
| ·包被液泡的脱壳 | 第24-25页 |
| 4 展望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丽蝇蛹集金小蜂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 1 形态学 | 第26-27页 |
| 2 生物学和生态学 | 第27-28页 |
| 3 生理学 | 第28-29页 |
| ·毒液 | 第28-29页 |
| ·滞育 | 第29页 |
| ·Hox基因 | 第29页 |
| 4 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31-51页 |
| 第四章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 | 第32-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供试虫源 | 第32页 |
| ·卵巢发育与卵子发生的观察 | 第32-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 ·卵巢发育与卵子发生 | 第33页 |
| ·不同喂食方式对成蜂卵巢发育与卵子发生的影响 | 第33页 |
| ·不同喂食对卵巢管基部卵子大小的影响 | 第33-37页 |
| 3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丽蝇蛹集金小蜂卵黄蛋白的分子特性 | 第38-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样品制备 | 第38页 |
| ·梯度PAGE电泳 | 第38-39页 |
| ·SDS-PAGE电泳 | 第39页 |
| ·双向电泳 | 第39-40页 |
| ·免疫双向扩散 | 第4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雌雄成蜂虫体PAGE电泳分析 | 第40页 |
| ·雌雄成蜂虫体SDS-PAGE电泳分析 | 第40页 |
| ·雌雄成蜂虫体双向电泳分析 | 第40-41页 |
| ·卵黄原蛋白和卵黄磷蛋白的免疫特性分析 | 第41-43页 |
| 3 讨论 | 第43-44页 |
| 第六章 丽蝇蛹集金小蜂卵黄蛋白合成、摄取和降解的时间动态 | 第44-51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样品制备 | 第44-45页 |
| ·抗体制备 | 第45页 |
| ·卵黄蛋白含量的ELISA测定 | 第45-46页 |
| ·可溶性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4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 ·卵黄蛋白的合成与摄取 | 第46-48页 |
| ·卵黄蛋白的降解与子蜂发育的关系 | 第48-49页 |
| 3 讨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第51-69页 |
| ABSTRACT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