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民族 宗教文化--本主崇拜与白族 | 第11-19页 |
| ·本主崇拜的沿革与发展 | 第12-16页 |
| ·本主崇拜的沿革 | 第12页 |
| ·本主崇拜与儒、道、佛的关系 | 第12-14页 |
| ·本主崇拜的性质 | 第14页 |
| ·本主崇拜的特征 | 第14-15页 |
| ·本主崇拜的系统体系 | 第15-16页 |
| ·本主崇拜的功利性 | 第16页 |
| ·本主崇拜在白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 第16-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村落 庙宇 空间--本主庙与白族村落 | 第19-67页 |
| ·本主庙概况 | 第19-24页 |
| ·本主庙的沿革与发展 | 第19-20页 |
| ·调查点分布 | 第20-21页 |
| ·大理部分本主庙概览 | 第21-24页 |
| ·白族村落形态与本主庙 | 第24-32页 |
| ·白族村落的类型 | 第24页 |
| ·本主庙对白族村落空间的影响 | 第24-30页 |
| ·本主庙与村落的关系 | 第30-32页 |
| ·本主庙祭祀的本主类型及格局 | 第32-34页 |
| ·本主庙祭祀的本主类型 | 第32-33页 |
| ·本主庙的祀神格局 | 第33-34页 |
| ·本主庙的布局型制及建筑风格特征绪论 | 第34-37页 |
| ·本主庙的布局型制 | 第35页 |
| ·本主庙的布局特点 | 第35-36页 |
| ·本主庙的建筑风格特征 | 第36-37页 |
| ·本主庙的类型 | 第37-41页 |
| ·本主庙的建筑空间 | 第41-47页 |
| ·本主庙的单体建筑 | 第42-44页 |
| ·本主庙的院落 | 第44-47页 |
| ·戏台 | 第47-56页 |
| ·戏台的型制与结构 | 第48页 |
| ·戏台的造型与装饰 | 第48-49页 |
| ·戏台的类型 | 第49-51页 |
| ·戏台实例 | 第51-56页 |
| ·本主庙典例简介 | 第56-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大理地区部分本主庙平面示意图 | 第65-67页 |
| 第三章 匠作 营建 仪式--本主庙建筑技术与装饰及营建 | 第67-85页 |
| ·本主庙结构与构造技术 | 第67-72页 |
| ·构架 | 第67-68页 |
| ·构件 | 第68页 |
| ·举折、生起和侧脚 | 第68-69页 |
| ·屋面和墙体 | 第69-70页 |
| ·本主庙的防震措施 | 第70-72页 |
| ·本主庙的装饰艺术 | 第72-80页 |
| ·装饰的缘由 | 第72-73页 |
| ·装饰艺术 | 第73-75页 |
| ·匾额楹联碑文 | 第75-77页 |
| ·栩栩如生的雕塑与绘画 | 第77-80页 |
| ·本主庙的营建仪式及其内涵 | 第80-84页 |
| ·营建步骤 | 第80-82页 |
| ·仪式和行为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四章 节日 民俗 场所--本主庙会习俗活动及其文化象征 | 第85-91页 |
| ·庙会节日的文化功能 | 第85-86页 |
| ·庙会节日的民俗活动 | 第86-89页 |
| ·本主节 | 第87页 |
| ·绕三灵 | 第87-88页 |
| ·诵经 | 第88-89页 |
| ·本主庙是白族传统节日的传承场所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五章 变迁 借鉴 创作--本主庙的开发借鉴与创作尝试 | 第91-102页 |
| ·本主文化和本主庙的变迁 | 第91-92页 |
| ·本主庙建筑特色的继承与借鉴 | 第92-93页 |
| ·本主庙建筑的创作尝试 | 第93-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附录 图纸目录 | 第10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