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紫苏的概况 | 第12-16页 |
·紫苏的种类、分布 | 第12-13页 |
·紫苏的营养成分 | 第13-14页 |
·紫苏的功能及应用 | 第14-16页 |
·紫苏挥发油的研究 | 第16-23页 |
·紫苏挥发油的产生与积累 | 第16页 |
·紫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16-20页 |
·紫苏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功能 | 第20-22页 |
·紫苏挥发油的利用 | 第22-23页 |
·植物天然香料的研究 | 第23-32页 |
·植物天然香料的概述 | 第23-25页 |
·植物天然香料的成分 | 第25-26页 |
·植物精油的分布 | 第26页 |
·植物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 | 第26-3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提取紫苏芳香物质的研究 | 第34-5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设备与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水蒸气提取工艺流程 | 第35页 |
·不同因素对紫挥发油水蒸气提取的得率影响 | 第35-36页 |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提取紫苏天然香料的工艺 | 第36-37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7页 |
·气质联用色谱条件 | 第37页 |
·透射电镜实验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8-41页 |
·响应面优化紫苏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 第41-48页 |
·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萃取紫苏芳香物质的研究 | 第51-6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1-5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1页 |
·设备与仪器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微波提取工艺流程 | 第52页 |
·不同因素对微波辅助提取紫苏植物天然香料得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萃取紫苏芳香物质的工艺 | 第53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53页 |
·气质联用色谱条件 | 第53-54页 |
·透射电镜观察叶片微观结构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7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54-58页 |
·响应面优化紫苏芳香物质的微波萃取工艺 | 第58-64页 |
·紫苏净油的成分分析 | 第64-66页 |
·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及分析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紫苏挥发油解热作用的研究 | 第69-7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9-70页 |
·材料 | 第69页 |
·设备与仪器 | 第69-70页 |
·动物 | 第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72页 |
·紫苏挥发油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70-71页 |
·紫苏挥发油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预防 | 第7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6页 |
·紫苏叶挥发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第72-74页 |
·紫苏叶挥发油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作用的预防结果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