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转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甘蓝型油菜及其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油菜抗菌核病研究进展第11-13页
   ·油菜抗菌核病的遗传特点第11页
   ·油菜抗菌核病机制第11-12页
   ·油菜抗菌核病的鉴定方法第12页
   ·油菜菌核病抗性改良的方法与策略第12-13页
 2 基因工程在油菜改良中的应用第13-15页
   ·品质改良第13页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第13-14页
   ·抗病转基因油菜第14页
   ·抗虫转基因油菜第14页
   ·基因工程技术在油菜杂种优势上的利用第14页
   ·油菜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工业原料第14-15页
 3 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的策略及研究进展第15-17页
   ·导入植物自身的抗病基因第15页
   ·导入植物防卫反应基因第15-16页
   ·“无毒基因发-抗性基因双因子”共转化策略第16页
   ·真菌酶、毒素抑制剂基因第16-17页
   ·harpins蛋白基因的应用第17页
   ·草酸氧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第17页
   ·抗真菌多肽第17页
 4 油菜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油菜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7-18页
   ·油菜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游离小孢子的双价基因的遗传转化第20-30页
 1 前言第2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0-25页
   ·实验材料第20-21页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第21页
   ·农杆菌的培养第21页
   ·小孢子与农杆菌共培第21页
   ·抗性油菜单倍体小植株的再生第21-22页
   ·转基因油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第22-25页
     ·油菜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2页
     ·转基因油菜PCR检测第22-23页
     ·PCR-Southern杂交分析第23-25页
       ·探针的制备第23页
       ·Southern真空转膜第23-24页
       ·DNA分子杂交第24页
       ·杂交后洗膜第24页
       ·免疫检测第24-25页
   ·转基因油菜单倍体植株的二倍体化第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根癌农杆菌与游离小孢子共培养第25页
   ·农杆菌浓度对小孢子成胚的影响第25-26页
   ·共培养时间对小孢子成胚的影响第26页
   ·羧苄青霉素对小孢子成胚的影响第26页
   ·抗性单倍体植株的形成第26-27页
   ·抗性植株的生物学检测第27-28页
   ·转基因双单倍体植株种子的获得第28页
 4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以子叶柄为受体的双价基因遗传转化及其抗菌核病的研究第30-47页
 1 前言第3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0-34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农杆菌和植物表达载体第30-31页
   ·培养基及主要生化试剂第31页
   ·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子叶柄的遗传转化第31-33页
     ·农杆菌培养第31-32页
     ·农杆菌悬浮培养基的比较第32页
     ·农杆菌处理菌液浓度与其侵染第32页
     ·外植体在农杆菌菌液中处理时间第32页
     ·根癌农杆菌Vir区基因活化物作用的比较第32页
     ·共培养温度与农杆菌侵染第32页
     ·不同基因型材料的遗传转化第32-33页
   ·转基因油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第33页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第33-34页
     ·转基因油菜离体叶接种菌核病菌丝鉴定第33-34页
     ·田间自然侵染鉴定第34页
   ·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分析及转基因纯合株系的获得第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3页
   ·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子叶柄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34-37页
     ·农杆菌悬浮培养基的比较第34页
     ·外植体在农杆菌菌液中浸泡时间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浓度的农杆菌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35-36页
     ·根癌农杆菌Vir区基因活化物作用的比较第36页
     ·共培养温度对农杆菌侵染力的影响第36页
     ·不同基因型对转化率的影响第36-37页
     ·子叶柄转化Kan抗性植株的获得第37页
   ·抗性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第37-39页
   ·转基因植株菌核病抗性鉴定第39-41页
     ·转基因油菜菌核病接种试验第39-40页
     ·转基因油菜菌核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第40-41页
   ·转基因油菜后代的遗传分析及转基因纯合株系的获得第41-43页
 4 讨论第43-47页
   ·油菜遗传转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第43-45页
   ·Kan喷施技术的研究第45页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研究第45页
   ·转基因植物抗病性检测研究第45页
   ·抗病策略与抗病育种第45-47页
第四章 转基因油菜中几种重要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第47-54页
 1 前言第4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实验材料第47页
   ·菌核病菌核培养与接种第47页
   ·取样第47-48页
   ·试剂的配制第48页
   ·酶活性的测定第48-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PAL活性变化第50页
   ·POD活性变化第50页
   ·PPO活性变化第50-51页
   ·外切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第51页
   ·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第51-52页
 4 讨论第52-54页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第54-56页
 1 本研究的主要实验结果及其意义第54-55页
 2 油菜抗真病害基因工程研究的几点思考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
下一篇:不同处理对结球生菜和绿芦笋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