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 第8-9页 |
|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框架 | 第9-12页 |
|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发展与VAR | 第12-27页 |
| ·基金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与主要的监管方法 | 第12-14页 |
| ·市场风险管理的发展 | 第14-16页 |
| ·VaR对于我国金融机构投资者的用途 | 第16-27页 |
| ·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标准 | 第16-18页 |
| ·VaR的计算 | 第18-19页 |
| ·VaR与追踪指数(Tracking Error)的比较 | 第19-21页 |
| ·风险调整后的绩效与追踪指数 | 第21-23页 |
| ·实施VaR的难点 | 第23-25页 |
| ·实施VaR的缺陷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 | 第27-38页 |
| ·证券投资基金动态风险管理模型 | 第27-30页 |
| ·模型描述及其目标功能 | 第27页 |
| ·模型的风险监测 | 第27-28页 |
| ·模型的头寸调整 | 第28页 |
| ·基于风险定价的资本优化配置 | 第28-29页 |
| ·如何使用模型 | 第29-30页 |
| ·风险分析 | 第30-34页 |
| ·相对VaR | 第30-31页 |
| ·边际VaR | 第31页 |
| ·增量VaR | 第31-33页 |
| ·VaR风险测量方法的选择 | 第33页 |
| ·波动性和相关性估计 | 第33-34页 |
| ·压力测试 | 第34-36页 |
| ·后验测试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模型的应用 | 第38-55页 |
|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38-39页 |
| ·研究假设 | 第38-39页 |
| ·研究方法设计 | 第39页 |
| ·样本数据选取及处理 | 第39-42页 |
| ·实证分析 | 第42-49页 |
| ·基金兴华股票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析 | 第42-45页 |
| ·基金兴华资产组合的风险分析 | 第45-46页 |
| ·模拟基余的风险保证金设定 | 第46-47页 |
| ·模拟基金的投资组合设定 | 第47-49页 |
| ·实证结果 | 第49-54页 |
| ·我国股市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 第49-51页 |
| ·模型对市场风险的监测 | 第51-53页 |
| ·业绩评估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模型的市场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1页 |
| ·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 | 第55-56页 |
| ·金融衍生品的稀缺性 | 第56-57页 |
| ·信息的不对称性 | 第57-58页 |
| ·政府的市场干预行为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 | 第66-69页 |
| 附录1 上证综合指数与深圳成份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67页 |
| 附录2 基金兴华在观察内持有的重仓股票情况 | 第67-68页 |
| 附录3 模拟基金投资组合中十个股票的相关性分析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