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松乳菇多糖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文献综述第6-16页
 1 真菌多糖的理化性质第6页
   ·水溶性第6页
   ·毒理性第6页
   ·代谢第6页
 2 真菌多糖活性的研究第6-8页
   ·真菌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第7页
   ·真菌多糖的抗肿瘤功能第7-8页
 3 真菌多糖的提取方法第8-10页
   ·真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第8-10页
 4 多糖纯度的鉴定第10页
   ·超离心法第10页
   ·高压电泳法第10页
   ·凝胶柱层析第10页
   ·旋光测定法第10页
   ·高压液相法第10页
 5 分子量测定第10-11页
   ·渗透压法第10页
   ·蒸气压法第10页
   ·光散射法第10页
   ·高压液相色谱法第10页
   ·粘度法第10页
   ·凝胶过滤法第10-11页
   ·离心沉降法第11页
 6 多糖结构分析第11页
   ·相邻中的单糖组份分析第11页
   ·相邻单糖基连接方式分析第11页
   ·端基碳苷键构型分析第11页
   ·不同苷键组成比例及直链或环状结构分析第11页
 7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第11页
 8 多糖的构效关系第11页
 9 多糖抗菌素病毒活性及构效关系第11-12页
 10 多糖分子修饰研究第12页
   ·降解第12页
 11 近年来研究报道的真菌多糖第12-14页
   ·葡聚糖(Glucan)第13页
   ·甘露糖(Mannan)第13页
   ·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第13页
   ·糖蛋白和多糖肽第13-14页
 12 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选题的目的意义第14-15页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学位论文第16-37页
 1 松乳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第16-23页
   ·材料与方法第16-17页
     ·松乳菇子实体第16页
     ·松乳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方法第16页
     ·松乳菇多糖含量的测定第16-17页
       ·多糖预处理第16页
       ·多糖含量测定第16-17页
       ·还原糖的测定第1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23页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松乳菇子实体多糖得率的影响第17页
     ·不同提取溶剂对松乳菇子实体多糖得率的影响第17-18页
     ·不同乙醇浓度对松乳菇子实体多糖得率的影响第18页
     ·不同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第18-19页
     ·不同水料比对松乳菇多糖提取的影响第19-20页
     ·不同提取温度对松乳菇多糖提取的影响第20页
     ·不同提取次数与多糖得率的关系第20-21页
     ·松乳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第21-22页
     ·松乳菇菌盖菌柄多糖的比较第22-23页
   ·结论与讨论第23页
 2 松乳菇子实体多糖单糖组成及分子量的测定第23-26页
   ·条件与方法第23-24页
     ·材料第23页
     ·试剂第23-24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4页
     ·色谱条件第24页
     ·样品的制备和多糖含量的测定第24页
     ·纸层析第24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单糖的组成和多糖分子量第24页
       ·单糖的制备第24页
       ·样品预处理第24页
       ·分离条件的选择第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松乳菇多糖含量第24-25页
     ·松乳菇单糖的组成第25页
       ·纸层析结果第25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第25页
     ·松乳菇多糖组成第25-26页
   ·结论与讨论第26页
 3 松乳菇液体发酵多糖工艺的研究第26-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菌种第27页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第27页
     ·分析样品的制备和多糖产量第27页
     ·pH值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各种单因子对松乳菇发酵多糖的影响第27-28页
       ·氮源对松乳菇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7页
       ·碳源对松乳菇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7-28页
       ·无机盐浓度的影响第28页
     ·培养基的优选第28-29页
     ·回归试验第29-35页
       ·回归试验设计第29-30页
       ·多项式回归模型的建立第30页
       ·回归方程的确定第30-31页
       ·试验因子主效应分析第31-32页
       ·试验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第32-35页
       ·最佳组合方案确定第35页
   ·结论第35-36页
 4 小结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ABSTRACT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大开发与延边经济发展思考
下一篇:经济转型与延边人力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