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 | 第1-37页 |
| 第一章 犬细小病毒与犬细小病毒病 | 第11-20页 |
| 1 犬细小病毒 | 第11-16页 |
| ·犬细小病毒的起源 | 第11-12页 |
| ·CPV-2的生物学特征 | 第12-14页 |
| ·CPV-2形态和理化性质 | 第12页 |
| ·CPV-2的血凝特性 | 第12-13页 |
| ·CPV-2的培养 | 第13页 |
| ·致病性 | 第13页 |
| ·免疫 | 第13-14页 |
| ·CPV-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4-16页 |
| ·CPV-2的基因组结构 | 第14页 |
| ·CPV-2编码的蛋白及功能 | 第14-15页 |
| ·CPV-2的衣壳结构 | 第15页 |
| ·CPV-2的衣壳结构功能区 | 第15-16页 |
| 2 犬细小病毒病 | 第16-20页 |
|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 第16页 |
| ·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机理 | 第16页 |
| ·症状 | 第16-17页 |
| ·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 | 第16-17页 |
| ·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 | 第17页 |
| ·病理变化 | 第17页 |
| ·肠炎型 | 第17页 |
| ·心肌炎型 | 第17页 |
| ·组织学检查 | 第17页 |
| ·鉴别诊断 | 第17-18页 |
| ·犬瘟热 | 第17-18页 |
| ·传染性肝炎 | 第18页 |
| ·冠状病毒病 | 第18页 |
| ·菌痢 | 第18页 |
| ·免疫预防 | 第18-20页 |
| ·免疫程序 | 第18页 |
| ·免疫效果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犬细小病毒病的研究新进展 | 第20-29页 |
| 1 犬细小病毒的分类 | 第20页 |
| 2 CPV-2的进化和变异 | 第20-22页 |
| ·基因结构 | 第20-21页 |
| ·CPV-2、CPV-2a、CPV-2b株之间的差异和进化 | 第21-22页 |
| ·抗原差异 | 第21页 |
| ·基因组差异 | 第21-22页 |
| ·宿主范围变化 | 第22页 |
| ·CPV的最新变化 | 第22页 |
| 3 CPV-2的致病性和致病机理 | 第22-23页 |
| 4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 第23-29页 |
| ·细小病毒试纸快速诊断法 | 第23-24页 |
| ·诊断原理 | 第23页 |
| ·操作步骤 | 第23页 |
| ·结果判定 | 第23-24页 |
| ·注意事项 | 第24页 |
| ·检验 | 第24页 |
| ·电镜与免疫电镜检查 | 第24页 |
| ·血凝试验 | 第24-25页 |
| ·血凝抑制试验 | 第25页 |
| ·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 | 第25-27页 |
| ·对症疗法 | 第25页 |
| ·特异疗法 | 第25-26页 |
| ·输血疗法 | 第26-27页 |
| ·中药疗法 | 第27页 |
| ·灌肠疗法 | 第27页 |
| ·激光疗法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在治疗犬细小病毒病上的应用研究 | 第29-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供试动物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及药物 | 第29页 |
|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 第29-30页 |
| ·临床诊断 | 第29页 |
| ·实验室诊断 | 第29-30页 |
| ·治疗 | 第30-31页 |
| ·特异性疗法及抗病毒疗法 | 第30页 |
| ·补液疗法 | 第30-31页 |
| ·支持疗法 | 第31页 |
| ·抗菌消炎 | 第31页 |
| ·止吐 | 第31页 |
| ·止血 | 第31页 |
| ·抗休克 | 第31页 |
| ·加强护理 | 第31页 |
| 2 结果 | 第31-34页 |
| ·实验室诊断结果 | 第31页 |
| ·病犬的年龄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 ·病犬在不同季节的发病情况 | 第32页 |
| ·对不同病程的病犬的治疗效果 | 第32-33页 |
| ·不同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第33页 |
| ·用药后的的康复时间 | 第33页 |
| ·流行病学及症状 | 第33-34页 |
| ·与几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 第34页 |
| 3 讨论 | 第34-37页 |
| 结 论 | 第37-38页 |
| 致 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