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周敦颐(濂溪,1017~1073年)论文

《西铭》与天地境界比较研究

绪论第1-9页
 一 《西铭》与天地境界的关系第6-7页
 二 本文主旨第7-9页
第一章 张载与《西铭》第9-23页
 第一节 张载生平与学术道路第9-10页
 第二节 《西铭》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第10-11页
 第三节 《西铭》思想分析第11-23页
  一 历代《西铭》解义概述第11-13页
  二 宇宙观第13-15页
  三 人性论第15-18页
  四 人生观第18-23页
第二章 冯友兰与天地境界第23-45页
 第一节 冯友兰生平与学术信念第23-25页
 第二节 天地境界思想的形成第25-26页
 第三节 天地境界思想分析第26-45页
  一 正的方法与大全第27-31页
  二 觉解与人生的意义第31-35页
  三 境界学说概述第35-45页
第三章 冯友兰与张载的哲学路径第45-51页
 第一节 “照着讲”与“接着讲”第45-46页
 第二节 “自明而诚”的异同第46-51页
  一 气与大全第46-48页
  二 大其心与负的方法第48-49页
  三 民胞物与和天地境界第49-51页
第四章 冯友兰《西铭》研究述评第51-58页
 第一节 冯友兰对《西铭》的理解第51页
 第二节 《西铭》境界与天地境界第51-54页
  一 《西铭》与事天第51-52页
  二 知天与同天第52-53页
  三 知天、事天与乐天第53-54页
 第三节 “存顺没宁”与“安身立命之地”第54-58页
  一 才命观第54-56页
  二 生死观第56-58页
第五章 “横渠四句”与冯友兰的学术活动第58-60页
余论 贞元六书时代意义初探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东中部地区灌溉农业发展方略研究
下一篇:长距离周期管结构中弹性波传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