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热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步进式加热炉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和现状第10-11页
 1.2 步进式加热炉控制技术发展第11-15页
  1.2.1 加热炉发展和现状第11-13页
  1.2.2 步进式加热炉工艺过程描述第13页
  1.2.3 步进式加热炉控制技术发展第13-15页
 1.3 本课题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1 本课题选题背景第15-16页
  1.3.2 步进式加热炉生产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第16页
  1.3.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本章小结第17-18页
2 过程控制系统理论基础第18-32页
 2.1 PLC、DCS系统的数字PID算法第18-22页
  2.1.1 理想的数字PID控制算法第18-20页
  2.1.2 数字PID控制算法的改进第20-22页
 2.2 顺序控制第22-24页
  2.2.1 顺序控制的基本概念第22-23页
  2.2.2 梯形逻辑图及其编制方法第23-24页
 2.3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第24-31页
  2.3.1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第25-26页
  2.3.2 DCS的通信网络第26-28页
  2.3.3 现场总线概述第28-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加热炉控制系统设计第32-36页
 3.1 加热炉控制系统的构成第32页
 3.2 传动系统第32-33页
  3.2.1 交流变频(VVVF)传动第32-33页
  3.2.2 普通低压可逆传动第33页
  3.2.3 普通低压传动第33页
  3.2.4 电液传动系统第33页
 3.3 主要控制对象第33-35页
  3.3.1 加热炉PLC控制对象第33-34页
  3.3.2 加热炉前后辊道PLC的控制对象第34页
  3.3.3 加热炉DCS系统的控制对象第34页
  3.3.4 主要检测设备布置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加热炉PLC控制软件的设计第36-55页
 4.1 加热炉、装钢机、出钢机自动运行流程概述第36页
 4.2 装钢运行控制第36-41页
  4.2.1 装钢自动运行第36页
  4.2.2 装钢计算第36-38页
  4.2.3 装钢机速度控制第38-39页
  4.2.4 装钢自动运行第39-41页
 4.3 步进梁控制第41-47页
  4.3.1 步进梁运行速度-位置曲线第42页
  4.3.2 斜坡发生器第42-44页
  4.3.3 步进梁操作方式第44页
  4.3.4 步进梁一周期正循环第44-45页
  4.3.5 步进梁半自动运行第45-46页
  4.3.6 步进梁自动运行第46页
  4.3.7 踏步第46页
  4.3.8 停中位第46页
  4.3.9 逆循环第46-47页
 4.4 出钢机、出料炉门的控制第47-52页
  4.4.1 出钢行程计算第47-51页
  4.4.2 出钢自动运行第51-52页
 4.5 板坯跟踪第52-54页
  4.5.1 装料过程的数据交换第52页
  4.5.2 板坯的炉内跟踪第52-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加热炉前后辊道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55-71页
 5.1 板坯跟踪软件功能分析第55-59页
  5.1.1 板坯数据第55页
  5.1.2 跟踪的基本原则第55-56页
  5.1.3 跟踪方向判断第56-57页
  5.1.4 板坯数据的传送第57页
  5.1.5 跟踪显示与修正第57-58页
  5.1.6 跟踪转换第58-59页
 5.2 布料计算第59-60页
  5.2.1 布料图s第59-60页
  5.2.2 布料计算第60页
 5.3 辊道运转方式第60-61页
  5.3.1 手动操作方式第60-61页
  5.3.2 自动运行方式第61页
  5.3.3 紧急停止第61页
 5.4 A辊道控制第61-65页
  5.4.1 基本连锁与运行方式第61-62页
  5.4.2 自动运行时辊道速度的确定第62-64页
  5.4.3 板坯在A3辊道上的测长第64页
  5.4.4 板坯在A3辊道上的对中控制第64页
  5.4.5 板坯在A3辊道上的称重第64页
  5.4.6 板坯数据核对第64-65页
 5.5 B辊道控制第65-67页
  5.5.1 基本连锁第65页
  5.5.2 手动运行方式第65页
  5.5.3 自动运行第65-67页
  5.5.4 与A3辊道的速度协调第67页
 5.6 C辊道控制第67页
 5.7 D辊道控制第67-68页
 5.8 E辊道控制第68页
 5.9 板坯库推钢机控制第68-69页
  5.9.1 与L3计算机的接口及数据装载(LOAD)功能第68页
  5.9.2 手动操作第68页
  5.9.3 自动运行第68-69页
 5.10 数据通讯第69-70页
  5.10.1 与L2计算机的通讯第69-70页
  5.10.2 PROFIBUS-DP通讯第70页
 5.11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加热炉DCS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71-85页
 6.1 加热炉DCS系统功能第71页
 6.2 控制系统初始化第71-72页
  6.2.1 控制系统初始化第71-72页
  6.2.2 操作系统故障处理第72页
 6.3 操作方式设计第72-73页
  6.3.1 操作地点的定义第72页
  6.3.2 操作方式的定义第72页
  6.3.3 控制器操作方式第72-73页
 6.4 过程参数检测、监视及控制系统功能设计第73-84页
  6.4.1 总体设计第73-74页
  6.4.2 加热炉燃烧控制第74-78页
  6.4.3 炉内含氧量控制第78页
  6.4.4 主从控制(M/S)第78页
  6.4.5 小流量开度控制第78页
  6.4.6 炉压力控制第78-79页
  6.4.7 助燃空气压力控制第79-80页
  6.4.8 煤气总管压力控制及总管测量检测第80-81页
  6.4.9 烟道温度控制第81-82页
  6.4.10 热风放散控制第82页
  6.4.11 入炉板坯温度检第82页
  6.4.12 炉内板坯温度检测第82-83页
  6.4.13 仪表气源系统第83页
  6.4.14 氮气系统第83页
  6.4.15 冷却水系统第83页
  6.4.16 燃烧安全装置第83-84页
 6.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7 结论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阿尔金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地震地表破裂分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