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符号说明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发展 | 第11-12页 | 
| 1.2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1.3 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4 变频调速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及其数字信号数学模型 | 第20-31页 | 
| 2.1 引言 | 第20页 | 
| 2.2 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模式 | 第20-26页 | 
| 2.2.1 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结构 | 第20-21页 | 
| 2.2.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模式 | 第21-26页 | 
| 2.3 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数字信号模型 | 第26-30页 | 
| 2.3.1 正序对称分量和负序对称分量 | 第26-27页 | 
| 2.3.2 瞬时值对称分量和谐波对称分量 | 第27-3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故障工况分析 | 第31-48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电动机本体数学模型 | 第31-34页 | 
| 3.2.1 定子abc坐标系中的电机电压方程 | 第32-33页 | 
| 3.2.2 d-q坐标系中的电机电压方程 | 第33-34页 | 
| 3.3 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实现 | 第34-36页 | 
| 3.3.1 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34-36页 | 
| 3.3.2 仿真的实现 | 第36页 | 
| 3.4 逆变器故障工况分析 | 第36-37页 | 
| 3.5 逆变器任一开关元件断路故障 | 第37-42页 | 
| 3.6 逆变器任一开关元件短路故障 | 第42-45页 | 
| 3.7 逆变器任一桥臂两开关元件同时断路故障 | 第45-47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故障检测 | 第48-66页 | 
| 4.1 引言 | 第48页 | 
| 4.2 正序对称分量的递推平均估计 | 第48-52页 | 
| 4.3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正序基本对称分量估计 | 第52-57页 | 
| 4.3.1 系统描述 | 第52-54页 | 
| 4.3.2 卡尔曼滤波方法 | 第54-55页 | 
| 4.3.3 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 | 第55-57页 | 
| 4.4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方法 | 第57-60页 | 
| 4.5 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故障检测的实现 | 第60-61页 | 
| 4.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变频调速系统故障特征提取 | 第66-83页 | 
| 5.1 引言 | 第66页 | 
| 5.2 预备知识 | 第66-69页 | 
| 5.2.1 矩形窗的离散傅立叶变换 | 第66-67页 | 
| 5.2.2 多频率信号的离散傅立叶变换 | 第67-69页 | 
| 5.3 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基本正序对称分量估计 | 第69-70页 | 
| 5.3.1 正序瞬时值对称分量的离散傅立叶变换 | 第69-70页 | 
| 5.3.2 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正序对称分量的估计 | 第70页 | 
| 5.4 基于加窗DFT的正序对称分量的精确估计 | 第70-76页 | 
| 5.4.1 纳托尔窗函数及其离散傅立叶变换 | 第71-72页 | 
| 5.4.2 信号加窗的离散傅立叶变换 | 第72-73页 | 
| 5.4.3 瞬时值正序对称分量的加窗傅立叶变换 | 第73-75页 | 
| 5.4.4 基于加窗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正序对称分量估计 | 第75-76页 | 
| 5.5 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 5.6 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故障特征提取及故障检测 | 第79-81页 | 
| 5.6.1 故障特征提取 | 第79-80页 | 
| 5.6.2 故障检测的实现 | 第80-81页 | 
| 5.7 本章小节 | 第81-83页 | 
| 第六章 基于复参数估计的故障特征提取 | 第83-103页 | 
| 6.1 引言 | 第83页 | 
| 6.2 复参数估计问题的提法及其最小二乘解 | 第83-86页 | 
| 6.2.1 复参数估计问题的提法 | 第83-84页 | 
| 6.2.2 复最小二乘问题的解 | 第84-86页 | 
| 6.3 复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实现 | 第86-91页 | 
| 6.3.1 复加权最小二乘递推算法 | 第86-87页 | 
| 6.3.2 遗忘因子法最小二乘估计算法 | 第87-88页 | 
| 6.3.3 加权遗忘因子法最小二乘估计算法 | 第88-91页 | 
| 6.4 基于复U-D分解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 第91-97页 | 
| 6.5 复参数估计方法在变频调速系统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 第97-101页 | 
| 6.5.1 正序对称分量的估计 | 第97-100页 | 
| 6.5.2 故障特征提取 | 第100-101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 第七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分离方法 | 第103-114页 | 
| 7.1 引言 | 第103-104页 | 
| 7.2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其学习算法 | 第104-109页 | 
| 7.2.1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及数学描述 | 第104-106页 | 
| 7.2.2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误差后向传播算法(简称BP算法) | 第106-109页 | 
| 7.3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故障分离 | 第109-113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14-117页 | 
| 8.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 8.2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 附录A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9页 |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29-130页 |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