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4页 |
1.1 质量概念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世界著名质量奖 | 第12-14页 |
1.3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14-17页 |
1.3.1 检验质量管理 | 第14页 |
1.3.2 统计质量管理 | 第14页 |
1.3.3 全面质量管理 | 第14-17页 |
1.4 质量链的背景 | 第17-20页 |
1.4.1 质量链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特点 | 第17-19页 |
1.4.2 质量链的国内背景 | 第19-20页 |
1.5 质量链管理的基础 | 第20页 |
1.6 本文研究的重点 | 第20页 |
1.7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0-21页 |
1.8 课题的来源及本文的结构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质量链管理及其关键技术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质量链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24-25页 |
2.2.1 质量链的概念 | 第24页 |
2.2.2 质量链的特点 | 第24-25页 |
2.3 质量链的结构形式 | 第25-27页 |
2.4 质量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27-30页 |
2.4.1 顾客需求 | 第27-28页 |
2.4.2 主要对象 | 第28-29页 |
2.4.3 主要过程 | 第29-30页 |
2.5 质量链管理与质量成本的关系 | 第30-31页 |
2.6 质量链管理与企业其它管理系统的关系 | 第31-33页 |
2.6.1 质量链管理与ERP的关系 | 第31-32页 |
2.6.2 质量链管理与PDM的关系 | 第32-33页 |
2.6.3 质量链管理与SCM、VCM等“链”的关系 | 第33页 |
2.7 质量链管理的框架模型 | 第33-36页 |
2.8 质量链管理的关键技术 | 第36-37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可重构技术 | 第38-5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 第38-41页 |
3.2.1 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 | 第39-40页 |
3.2.2 集成质量系统 | 第40页 |
3.2.3 目前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1页 |
3.3 快速可重构的动因 | 第41-43页 |
3.3.1 质量链管理业务过程再造 | 第41-42页 |
3.3.2 质量链管理业务过程的持续改进 | 第42-43页 |
3.4 快速可重构的建模方法 | 第43-46页 |
3.4.1 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和建模语言 | 第43-45页 |
3.4.2 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模方法 | 第45-46页 |
3.4.2.1 用况视图(User Case View) | 第45-46页 |
3.4.2.2 设计视图(Design View) | 第46页 |
3.4.2.3 实现视图(Implementation View) | 第46页 |
3.4.2.4 实施视图(Deployment View) | 第46页 |
3.5 快速可重构的层次结构 | 第46-48页 |
3.6 快速可重构的实现技术 | 第48-53页 |
3.6.1 分布式对象技术 | 第48-49页 |
3.6.2 软件构件 | 第49-52页 |
3.6.3 设计模式与框架 | 第52-53页 |
3.6.3.1 设计模式 | 第52-53页 |
3.6.3.2 框架 | 第53页 |
3.7 快速可重构的开发方法 | 第53-57页 |
3.7.1 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的组成 | 第53-54页 |
3.7.2 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的开发过程 | 第54-55页 |
3.7.3 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的应用过程 | 第55-57页 |
3.7.3.1 基于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的开发过程 | 第55-56页 |
3.7.3.2 基于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的重构过程 | 第56-5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质量链管理的协同服务技术 | 第58-77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服务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困难 | 第58-60页 |
4.2.1 重要性 | 第58-59页 |
4.2.2 面临的困难 | 第59-60页 |
4.3 基于Web的协同服务 | 第60-69页 |
4.3.1 协同服务的组成 | 第60-61页 |
4.3.2 协同服务的系统结构 | 第61-62页 |
4.3.3 在线服务 | 第62-65页 |
4.3.4 售后服务自动化 | 第65-69页 |
4.3.4.1 故障模式 | 第65-66页 |
4.3.4.2 产品档案 | 第66-67页 |
4.3.4.3 结构和工作过程 | 第67-69页 |
4.3.5 协同服务的特点 | 第69页 |
4.4 协同服务的开发技术 | 第69-76页 |
4.4.1 动态Web技术 | 第71-73页 |
4.4.1.1 实现动态网页的CGI技术 | 第71-72页 |
4.4.1.2 实现动态网页的ASP技术 | 第72页 |
4.4.1.3 实现活动网页的Java技术 | 第72-73页 |
4.4.2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73-75页 |
4.4.2.1 数据库访问ADO技术 | 第73-74页 |
4.4.2.2 数据库访问JDBC技术 | 第74-75页 |
4.4.3 Web安全技术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质量链管理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技术 | 第77-89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供应商在质量链管理中的地位 | 第77-78页 |
5.3 供应商的分类及控制策略 | 第78-79页 |
5.4 供应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 第79-81页 |
5.5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方法 | 第81-86页 |
5.5.1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定性法 | 第81页 |
5.5.2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定量法 | 第81-86页 |
5.5.2.1 线性权重法 | 第82-83页 |
5.5.2.2 层次分析法 | 第83页 |
5.5.2.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83-86页 |
5.6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过程 | 第86-8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XLMF-CIMS中质量链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实现 | 第89-101页 |
6.1 装载机厂CIMS工程 | 第89-90页 |
6.2 装载机厂质量链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90-92页 |
6.2.1 装载机厂质量管理现状 | 第90-91页 |
6.2.2 装载机厂质量管理的瓶颈问题 | 第91-92页 |
6.2.3 装载机厂质量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92页 |
6.2.4 装载机厂质量链管理系统的信息需求 | 第92页 |
6.3 装载机厂质量链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型 | 第92-93页 |
6.4 装载机厂质量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模型 | 第93-94页 |
6.5 装载机厂质量链管理系统的实现 | 第94-98页 |
6.6 装载机厂质量链管理系统的深化构想 | 第98-100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01页 |
7.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主要参加的项目和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