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变形局部化的FLAC数值模拟
| 1 综述 | 第1-13页 |
| 1.1 引言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2 尺寸效应及形状效应数值模拟 | 第13-20页 |
| 2.1 引言 | 第13页 |
| 2.2 拉格朗日元法介绍 | 第13-15页 |
| 2.3 尺寸效应及形状效应的重要性及进展 | 第15-16页 |
| 2.4 高度效应数值模拟 | 第16-17页 |
| 2.5 宽度效应数值模拟 | 第17-18页 |
| 2.6 形状效应数值模拟 | 第18-19页 |
| 2.7 本章小节 | 第19-20页 |
| 3 岩样的高度效应、围压效应、加载速度效应 | 第20-25页 |
| 3.1 引言 | 第20页 |
| 3.2 假三轴压缩高度效应数值模拟 | 第20-21页 |
| 3.3 假三轴围压效应数值模拟 | 第21-22页 |
| 3.4 平面应变围压效应数值模拟 | 第22-23页 |
| 3.5 假三轴加载速度效应数值模拟 | 第23页 |
| 3.6 平面应变加载速度效应数值模拟 | 第23-24页 |
| 3.7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 4 孔隙压力效应数值模拟 | 第25-30页 |
| 4.1 引言 | 第25-26页 |
| 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26-29页 |
| 4.3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 5 端面效应数值模拟 | 第30-37页 |
| 5.1 引言 | 第30页 |
| 5.2 端面边界条件对剪切带的影响 | 第30-33页 |
| 5.3 压头特性对剪切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5.4 速度场和位移场特征 | 第34-36页 |
| 5.5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6 厚壁圆筒剪切应变局部化 | 第37-43页 |
| 6.1 引言 | 第37页 |
| 6.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 6.3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 7 地震块体模型数值模拟 | 第43-53页 |
| 7.1 引言 | 第43页 |
| 7.2 地震地质领域的局部化现象 | 第43-44页 |
| 7.3 地震研究中应变(率)场的重要性 | 第44-45页 |
| 7.4 地震块体模型介绍 | 第45-46页 |
| 7.5 两地震块体模型模拟 | 第46-47页 |
| 7.6 五地震块体模型模拟 | 第47-52页 |
| 7.7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 8 涉及流体的岩土工程自然灾害统一机制探讨 | 第53-61页 |
| 8.1 引言 | 第53页 |
| 8.2 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启动 | 第53-54页 |
| 8.3 应变局部化导致剪胀或剪缩 | 第54-56页 |
| 8.4 剪胀或剪缩引起孔隙流体的渗流 | 第56-57页 |
| 8.5 在流体作用下岩土结构失稳 | 第57-59页 |
| 8.6 本章小节 | 第59-61页 |
| 9 主要结论 | 第61-63页 |
| 参加科研项目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一览表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