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 1.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基本特点 | 第9-10页 |
| 2.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泽与含油量的关系 | 第10-11页 |
| 3.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厚度与种皮色泽及含油量的关系 | 第11页 |
| 4.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泽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5. 环境因素对种皮色泽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6.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特性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引言 | 第15-1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1. 材料 | 第17页 |
| 2. 材料准备 | 第17页 |
| 3. 材料处理 | 第17页 |
| 4. 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7-20页 |
| 5. 同工酶分析 | 第20-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40页 |
| 1. 种子发育进程中种皮特性的动态变化 | 第22-31页 |
| 1.1 种子发育进程中种皮所含色素的动态变化 | 第22-25页 |
| 1.1.1 种皮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2-23页 |
| 1.1.2 种皮多酚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3-24页 |
| 1.1.3 种皮花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4-25页 |
| 1.1.4 种皮黑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5页 |
| 1.2 种子发育进程中与种皮厚度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25-28页 |
| 1.2.1 种子皮壳率的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 1.2.2 种皮纤维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 1.2.3 种皮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化 | 第27-28页 |
| 1.3 种子发育进程中与种皮特性形成相关的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8-31页 |
| 1.3.1 种皮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8-29页 |
| 1.3.2 种皮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 1.3.3 种皮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 2. 种子发育进程中种子其它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31-34页 |
| 2.1 种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 2.2 种皮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2-33页 |
| 2.3 种子含油量的动态变化 | 第33-34页 |
| 3. 不同处理对种皮特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34-37页 |
| 3.1 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对种皮特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2 调节蛋白质合成对种皮特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2.1 促进蛋白质合成对种皮特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35页 |
| 3.2.2 抑制蛋白质合成对种皮特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3 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对种皮特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4 施用还原剂对种皮特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37页 |
| 4. 相同遗传背景下黄、黑籽同工酶比较研究 | 第37-40页 |
| 4.1 酯酶的同工酶分析 | 第37-38页 |
| 4.2 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分析 | 第38-39页 |
| 4.3 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分析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5页 |
| 1.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泽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40-41页 |
| 2.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厚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41-42页 |
| 3. 某些酶活性及同工酶对种皮特性形成影响 | 第42-45页 |
| 3.1 苯丙氨酸解氨酶对种皮特性形成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2 多酚氧化酶对种皮特性形成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3 过氧化物酶对种皮特性形成的影响 | 第44页 |
| 3.4 酯酶对种皮特性形成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缩略词表 | 第52-53页 |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