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李家峡水电站Ⅱ号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1 前言 | 第7-12页 |
| 1.1 课题的由来 | 第7-8页 |
| 1.2 水库滑坡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8-9页 |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页 |
| 1.4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 第9-10页 |
|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 第10-11页 |
| 1.6 课题研究预期的主要成果 | 第11-12页 |
| 2 坝前滑坡发育特征及监测手段 | 第12-16页 |
| 2.1 Ⅱ号滑坡发育特征 | 第12-14页 |
| 2.2 监测手段及精度要求 | 第14-16页 |
| 3 初期蓄水前滑坡变形与运动特征 | 第16-18页 |
| 3.1 环境因素影响 | 第16-17页 |
| 3.2 变形与蠕滑特征 | 第17-18页 |
| 4 蓄水前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涌浪预测 | 第18-21页 |
| 4.1 刚体平衡稳定计算 | 第18页 |
| 4.2 滑速及涌浪评价 | 第18-21页 |
| 5 初期蓄水过程与滑坡动态特征 | 第21-29页 |
| 5.1 库水位的上升过程 | 第21-22页 |
| 5.2 Ⅱ号滑坡动态特征 | 第22-29页 |
| 6 滑坡的蠕滑特性研究 | 第29-64页 |
| 6.1 滑带土的剪切强度 | 第30-37页 |
| 6.2 滑带土的剪切流变试验 | 第37-42页 |
| 6.3 滑坡蠕滑机制的探讨 | 第42-56页 |
| 6.4 水库滑坡由蠕滑过度到剧滑的机理 | 第56-62页 |
| 6.5 蠕滑机制小结 | 第62-64页 |
| 7 初期蓄水后滑坡稳定性预测 | 第64-88页 |
| 7.1 滑坡滑面参数分析 | 第65-70页 |
| 7.2 Ⅱ号滑坡稳定性预测 | 第70-85页 |
| 7.3 小结 | 第85-88页 |
| 8 滑坡工程处理方案 | 第88-94页 |
| 8.1 工程处理方案的依据 | 第88-89页 |
| 8.2 Ⅱ号滑坡处理方案 | 第89-94页 |
| 9 结论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