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9-24页 |
1. 结缕草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1.1 结缕草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 结缕草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第14-15页 |
2. 种群生态学研究发展概述 | 第15-23页 |
2.1 种群和种群生态学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 无性系植物种群的研究 | 第16-17页 |
2.3 构件种群 | 第17-18页 |
2.4 植物行为生态学 | 第18-19页 |
2.5 种内遗传变异的研究 | 第19-23页 |
3.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3.1 无性系种群研究的生态意义 | 第23页 |
3.2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结缕草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 第24-43页 |
4.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的形态及解剖特征 | 第24-38页 |
4.1 根 | 第24-26页 |
4.2 茎 | 第26-30页 |
4.3 分蘖的形态及年龄特征 | 第30页 |
4.4 叶 | 第30-34页 |
4.5 叶鞘 | 第34-36页 |
4.6 鳞叶 | 第36页 |
4.7 花 | 第36页 |
4.8 果实和种子 | 第36-38页 |
5. 结缕草生态学特性概述 | 第38-43页 |
5.1 结缕草的分布区域及区域环境特点 | 第38页 |
5.2 影响结缕草生长的生态因素 | 第38-43页 |
第三部分 结缕草无性系种群生态的研究 | 第43-77页 |
6. 结缕草的叶种群 | 第43-51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4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6.3 结论 | 第50-51页 |
7. 结缕草野外种群年龄结构的规律性研究 | 第51-61页 |
7.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7.3 讨论 | 第60-61页 |
8. 结缕草单株无性系种群扩展过程的分析 | 第61-67页 |
8.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页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8.3 结论 | 第66-67页 |
9. 密度对结缕草无性系种群的影响 | 第67-77页 |
9.1 不同密度条件下结缕草无性系生长格局的分形研究 | 第67-69页 |
9.2 密度对结缕草无性系种群行为的影响 | 第69-74页 |
9.3 结论 | 第74-75页 |
9.4 讨论 | 第75-77页 |
第四部分 结缕草种群有性繁殖的研究 | 第77-84页 |
10. 结缕草种群传播机制的研究 | 第77-82页 |
10.1 材料与方法 | 第77页 |
10.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10.3 结论 | 第81-82页 |
11. 结缕草种子的寿命 | 第82-84页 |
11.1 材料与方法 | 第82页 |
11.2 结果与分析 | 第82-83页 |
11.3 结论 | 第83页 |
11.4 讨论 | 第83-84页 |
第五部分 结缕草的生态分化——种内变异 | 第84-101页 |
12. 结缕草果穗和种子数量性状的变异 | 第84-88页 |
12.1 材料与方法 | 第84页 |
12.2 结缕草果穗地理变异 | 第84-85页 |
12.3 结缕草每穗小穗数的地理变异 | 第85-86页 |
12.4 结缕草种子的千粒重 | 第86-87页 |
12.5 结论 | 第87页 |
12.6 讨论 | 第87-88页 |
13. 结缕草秋季叶色的地理变异 | 第88-90页 |
13.1 辽宁产与山东产结缕草种群叶片秋季颜色的差异 | 第88-89页 |
13.2 辽宁各结缕草种群叶片秋季颜色的空间变化 | 第89页 |
13.3 结论 | 第89-90页 |
14. 结缕草种内的生态分化 | 第90-96页 |
14.1 材料和方法 | 第90页 |
14.2 结果与分析 | 第90-94页 |
14.3 结论 | 第94页 |
14.4 讨论 | 第94-96页 |
15. 结缕草种内变异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 第96-101页 |
15.1 材料 | 第96页 |
15.2 方法 | 第96-97页 |
15.3 仪器设备 | 第97页 |
15.4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0页 |
15.5 讨论 | 第100-101页 |
第六部分 结缕草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展望 | 第101-106页 |
16. 结缕草种质资源的保护 | 第101-104页 |
16.1 结缕草种质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科学依据 | 第101-103页 |
16.2 生产性保护与移地保护 | 第103-104页 |
17. 结缕草研究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