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写词中文对照表 | 第1-12页 |
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4-22页 |
1. 骨系细胞的组成和骨组织的血供特点 | 第14-16页 |
·骨系细胞的组成 | 第14-15页 |
·骨组织的血供特点 | 第15-16页 |
2. 缺氧对骨系细胞的影响 | 第16-20页 |
·缺氧对 BMSCs 的影响 | 第16页 |
·缺氧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 第16-17页 |
·缺氧对骨细胞的影响 | 第17页 |
·缺氧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 第17-18页 |
·缺氧影响骨系细胞的机理 | 第18-20页 |
3. 金雀异黄酮的生物学作用 | 第20-21页 |
·金雀异黄酮雌激素样作用 | 第20-21页 |
·金雀异黄酮抗氧化作用 | 第21页 |
·金雀异黄酮抗肿瘤作用 | 第21页 |
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与鉴定 | 第22-2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2-26页 |
·材料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3-24页 |
·大鼠成骨细胞(ROB)的培养与传代 | 第24页 |
·ROB 传代 | 第24-25页 |
·大鼠成骨细胞的鉴定 | 第25-26页 |
2 结果 | 第26-27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26页 |
·ALP 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第26页 |
·钙化结节的von Kossa染色结果 | 第26-27页 |
·钙化结节染色结果 | 第27页 |
3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金雀异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抗缺氧 | 第28-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29页 |
·实验分组 | 第29页 |
·细胞活力分析 | 第29-30页 |
·细胞结构与状态分析 | 第30页 |
·PCN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30页 |
·iNOS 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利用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 ROS 含量 | 第31页 |
·成骨细胞分化分析 | 第31页 |
·成骨细胞矿化能力分析 | 第31-32页 |
·RT-PCR 分析基因 mRNA 表达 | 第32-34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4页 |
2. 结果 | 第34-43页 |
·对缺氧成骨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 LDH 漏出率的影响 | 第35页 |
·对细胞凋亡率影响 | 第35-37页 |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7页 |
·对 PCNA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37-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45-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材料 | 第45页 |
·试剂 | 第45页 |
·主要仪器 | 第45-46页 |
·rBMSCs 的分离培养 | 第46页 |
·rBMSCs 的传代 | 第46-47页 |
·rBMSCs 形态和成骨性分化观察 | 第47页 |
2 结果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部分 金雀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缺氧 rBMSCs 的影响 | 第49-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材料 | 第49页 |
·试剂 | 第49-50页 |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rBMSCs 的分离培养和传代 | 第50页 |
·实验分组 | 第50-51页 |
·细胞活力分析 | 第51页 |
·向成骨分化能力分析 | 第51-53页 |
·矿化能力分析 | 第5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3页 |
2 结果 | 第53-58页 |
·对 rBMSCs 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对ALP活性的影响 | 第54页 |
·对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4-55页 |
·对成骨分化相关基因 Runx2 和 BMP-2 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55-56页 |
·对细胞基质钙盐沉积量的影响 | 第56页 |
·western blotting 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 | 第56-57页 |
·对钙化结节形成面积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