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形成酶反义基因转化番茄及耐贮藏品种的选育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前人的研究 | 第12-24页 |
·果实成熟及可操作的基因 | 第12-14页 |
·植物基因工程 | 第14-16页 |
·反义基因技术 | 第16-21页 |
·反义基因技术的分子生物学 | 第16-17页 |
·反义基因效应 | 第17-19页 |
·利用反义基因途径的优点 | 第19-20页 |
·反义基因在植物育种上的价值 | 第20-21页 |
·耐贮藏番茄育种 | 第21-23页 |
·产品安全性评价 | 第23-24页 |
·本项研究的目的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转化载体构建 | 第25-26页 |
·农杆菌的准备 | 第26页 |
·番茄遗传转化 | 第26-27页 |
·转基因植物遗传分析 | 第27-29页 |
·PCR检测 | 第27-28页 |
·Southern杂交 | 第28-29页 |
·子代Km抗性鉴定 | 第29页 |
·转基因番茄生理生化分析 | 第29页 |
·乙烯生成量测定 | 第29页 |
·EFE酶活性分析 | 第29页 |
·植物学性状调查 | 第29-30页 |
·生产试验和贮藏试验 | 第30页 |
·品比试验和贮藏试验 | 第30页 |
·杂交组合生产试验和贮藏试验 | 第30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30-32页 |
·转基因番茄成分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转基因番茄产品毒性试验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5页 |
·载体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及农杆菌 | 第32页 |
·转基因植株再生 | 第32-33页 |
·转基因材料纯化 | 第33-35页 |
·转基因植株的遗传分析 | 第35-38页 |
·PCR检测 | 第35-36页 |
·DNA杂交分析 | 第36页 |
·自交子代标记基因的遗传 | 第36-38页 |
·杂交后代标记基因的遗传 | 第38页 |
·转基因番茄的生理生化分析 | 第38-42页 |
·EFE酶活性抑制效应分析 | 第38-39页 |
·转基因对乙烯生成速率影响 | 第39-42页 |
·对叶片乙烯生成速率影响 | 第39-40页 |
·对果实乙烯生成速率影响 | 第40-41页 |
·PG酶活性分析 | 第41-42页 |
·转基因株系高世代遗传性分析 | 第42-44页 |
·高世代转基因群体单株PCR分析 | 第42-43页 |
·转基因高低世代植物学性状比较 | 第43页 |
·转基因系高世代及其杂交组合果实贮藏性比较 | 第43-44页 |
·转基因番茄贮藏性试验 | 第44-45页 |
·转基因番茄果实品质分析 | 第45-46页 |
·转基因系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 第46页 |
·优良杂交组合产量及贮藏性试验 | 第46-52页 |
·品比试验 | 第46-49页 |
·产量和贮藏性比较 | 第46-47页 |
·杂交组合果实品质测定 | 第47-49页 |
·生产试验及规模贮藏试验 | 第49-52页 |
·生产试验 | 第49-50页 |
·大量贮藏试验 | 第50-52页 |
·转基因番茄安全性评价 | 第52-55页 |
4 讨论 | 第55-64页 |
·乙烯有关基因的克隆 | 第55-56页 |
·反义基因技术 | 第56-58页 |
·遗传转化 | 第58-61页 |
·外源基因的插入 | 第58页 |
·转基因的检测 | 第58-59页 |
·转基因的遗传 | 第59页 |
·转基因的失活 | 第59-61页 |
·转基因稳定性对植物育种的影响 | 第61页 |
·果实贮藏 | 第61-62页 |
·安全性评价和商品化生产 | 第62-64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62-63页 |
·商品化生产 | 第63-6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6 附件 | 第7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