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无保留意见 | 第11-12页 |
1.1.1 标准无保留意见 | 第12页 |
1.1.2 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 | 第12页 |
1.2 保留意见 | 第12-13页 |
1.3 拒绝表示意见 | 第13页 |
1.4 否定意见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会计环境 | 第15-21页 |
2.1 证券市场发展对我国财务会计的影响 | 第15-19页 |
2.1.1 会计目标的修正 | 第15-16页 |
2.1.2 促进了会计准则和制度建设 | 第16页 |
2.1.3 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 | 第16-17页 |
2.1.4 注册会计师业的大发展 | 第17-18页 |
2.1.5 推进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 第18-19页 |
2.2 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特殊会计环境 | 第19-21页 |
2.2.1 特定的历史时期 | 第19页 |
2.2.2 特定的经济环境 | 第19-20页 |
2.2.3 特定的政策约束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统计结果之初步分析 | 第21-31页 |
3.1 各种类型审计报告的比例分布 | 第21-23页 |
3.2 解释说明段的运用日渐引起关注 | 第23-25页 |
3.2.1 统计特征 | 第23页 |
3.2.2 信息涵义 | 第23-25页 |
3.3 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布特征 | 第25-28页 |
3.3.1 统计特征 | 第26-27页 |
3.3.2 信息涵义 | 第27-28页 |
3.4 特别处理公司(简称ST公司)的审计意见分析 | 第28-31页 |
3.4.1 统计特征 | 第28-29页 |
3.4.2 信息涵义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审计意见涉及事项的归类分析 | 第31-48页 |
4.1 关联交易事项 | 第31-36页 |
4.1.1 资产重组 | 第33-34页 |
4.1.2 费用分担 | 第34页 |
4.1.3 购销往来 | 第34页 |
4.1.4 受托经营 | 第34-35页 |
4.1.5 资金往来 | 第35-36页 |
4.1.6 租赁 | 第36页 |
4.2 非常性利得之披露 | 第36-38页 |
4.2.1 股权、土地所有权等转让事项 | 第36-37页 |
4.2.2 财政补贴、税收返还 | 第37页 |
4.2.3 与关联公司重大往来 | 第37页 |
4.2.4 资产重组 | 第37-38页 |
4.3 帐面余额确认或可实现净值之不确定性 | 第38-41页 |
4.3.1 应收帐款 | 第38-39页 |
4.3.2 长期投资 | 第39页 |
4.3.3 投资收益 | 第39-40页 |
4.3.4 存货及固定资产 | 第40-41页 |
4.3.5 银行存款 | 第41页 |
4.4 联营(或附属)公司未经审计 | 第41页 |
4.5 联营(或附属)公司由其他CPA审计 | 第41-42页 |
4.6 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疑虑 | 第42-43页 |
4.7 审计范围受限制 | 第43页 |
4.8 披露待处理财产净损失 | 第43-44页 |
4.9 披露或有损失 | 第44页 |
4.10 未调整事项 | 第44-48页 |
4.10.1 会计政策变更 | 第44-45页 |
4.10.2 费用资本化 | 第45-46页 |
4.10.3 房地产会计制度 | 第46-47页 |
4.10.4 动用历年工资节余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典型个案分析 | 第48-52页 |
5.1 陕长岭 | 第48-49页 |
5.2 辽通化工 | 第49-50页 |
5.3 辽源得亨 | 第50-51页 |
5.4 世纪星源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6页 |
6.1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 第52-53页 |
6.1.1 问题的提出 | 第52-53页 |
6.1.2 一点建议 | 第53页 |
6.2 配股达标线和三年摘牌制度的约束作用有限 | 第53-54页 |
6.2.1 问题的提出 | 第53-54页 |
6.2.2 一点建议 | 第54页 |
6.3 监管方式尚待完善,上市公司自律性还需提高 | 第54-56页 |
6.3.1 问题的提出 | 第54-55页 |
6.3.2 一点建议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 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