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主轴驱动的永磁同步化及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问题 | 第10-22页 |
·数控机床主轴驱动随电动机、电力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新特点 | 第10-13页 |
·数控机床主轴驱动的永磁同步化 | 第13-15页 |
·主轴驱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第13-14页 |
·主轴驱动永磁同步化是解决主轴驱动问题的出路之一 | 第14-15页 |
·永磁同步主轴驱动的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永磁同步主轴驱动的展望 | 第15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问题 | 第15-19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扩速原理及“弱磁”难的根源 | 第16-17页 |
·解决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扩速问题的方案剖析 | 第17-19页 |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研究的空白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有限元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电机设计中的应用 | 第22-42页 |
·电机电磁场有限元研究概述 | 第22页 |
·有限元网格剖分的新技术 | 第22-30页 |
·快速Delaunay 初始三角化方法 | 第24-27页 |
·网格密度的精确控制及快速Delaunay 三角化细分技术 | 第27-30页 |
·三角形网格的快速平滑处理技术 | 第30页 |
·非线性方程组Newton-Raphson 迭代的加速 | 第30-32页 |
·一阶有限元不连续场解的连续化处理 | 第32-33页 |
·电机电磁场计算中周期、半周期条件的处理 | 第33-34页 |
·有限元计算中均匀磁化永磁体励磁的自动处理 | 第34-37页 |
·永磁体的等效面电流(面磁荷) | 第34-35页 |
·永磁体区域的边界分析 | 第35-37页 |
·电机定子内表面气隙磁场的分析 | 第37-38页 |
·利用有限元法求取交流电机的交、直轴电抗 | 第38-39页 |
·软件的功能及测试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理想“弱磁”型永磁同步电机参数与调速特性的关系 | 第42-54页 |
·引言 | 第42页 |
·电机模型和基本方程 | 第42-44页 |
·电压限制与理想“弱磁”条件 | 第44页 |
·低速下单位电流产生最大转矩运行方式的研究 | 第44-49页 |
·电压和电流的控制 | 第44-45页 |
·电流幅值和转矩的关系 | 第45-47页 |
·恒转矩运行(模式Ⅰ)的调速范围 | 第47-48页 |
·模式切换点的功率因数及其随Y 值变化的规律 | 第48-49页 |
·高速下输入为额定容量的“弱磁”运行方式研究 | 第49-53页 |
·控制方法 | 第49页 |
·功率因数的变化规律 | 第49-53页 |
·Y<1.0 电机的优化参数 | 第53页 |
·本章的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E_0 > X_dI_N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扩速及图示法 | 第54-62页 |
·引言 | 第54页 |
·理想“弱磁”条件E_0=X_dI_N 的物理意义及其电磁负荷表述 | 第54-56页 |
·E_0 >X_dI_N 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扩速 | 第56-58页 |
·基本方程 | 第56页 |
·低速下进行单位电流产生最大转矩控制的研究 | 第56-57页 |
·高速下进行输入为额定容量的“弱磁”控制 | 第57-58页 |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的图示法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性能与凸极性的关系研究 | 第62-67页 |
·引言 | 第62页 |
·永磁同步电机动态特性的计算机仿真 | 第62-66页 |
·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气时间常数 | 第63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特性的计算机仿真 | 第63-66页 |
·凸极对电机其它性能的影响 | 第66页 |
·凸极对电机磁滞损耗的影响 | 第66页 |
·凸极对电机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结构的选择 | 第67-83页 |
·引言 | 第67页 |
·理想“弱磁”对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参数的要求 | 第67-68页 |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转子结构的选择 | 第68-82页 |
·内永磁转子结构和表面安装型永磁转子结构的比较 | 第69-73页 |
·普通永磁转子结构和复合永磁转子结构“弱磁”能力的比较 | 第73-78页 |
·切向式、径向式两种复合永磁转子结构“弱磁”性能的比较 | 第78-79页 |
·复合永磁转子磁阻段结构的选择 | 第79-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弱磁”型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研究 | 第83-118页 |
·概述 | 第83页 |
·正弦波分布气隙永磁场的产生 | 第83-88页 |
·均匀气隙永磁体表面安装电机的模型及其永磁场级数解 | 第84-86页 |
·产生正弦形分布气隙永磁场的永磁体形状设计 | 第86-87页 |
·定子开槽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 第87-88页 |
·铁心饱和对气隙永磁场正弦度的影响 | 第88页 |
·均匀大气隙电机的电感计算 | 第88-92页 |
·环形均匀气隙中长直载流导线磁场的级数解 | 第88-90页 |
·应用级数解求均匀气隙电机考虑定转子曲率的电枢反应磁场、永磁场 | 第90-91页 |
·均匀大气隙电机考虑定转子曲率时的不饱和电感 | 第91-92页 |
·复合转子永磁电机永磁段的计算长度 | 第92-97页 |
·复合转子永磁电机轴向磁路模型及其永磁场级数解 | 第92-95页 |
·复合永磁转子中间间隙的边沿效应 | 第95-97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磁阻段交、直轴电感的计算 | 第97-101页 |
·实施细节 | 第98页 |
·计算实例 | 第98-101页 |
·多槽形正弦绕组槽漏抗的计算 | 第101-103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 | 第103-111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 | 第103-108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化设计 | 第108-111页 |
·设计实例 | 第111-117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及性能校验 | 第111-116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方案设计示例 | 第116-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八章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精确数学模型及其参数辨识 | 第118-128页 |
·概述 | 第118-119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考虑饱和及交直轴耦合的电感模型 | 第119-122页 |
·永磁段的饱和电感模型 | 第119-120页 |
·交轴磁通路障磁阻转子段的饱和电感模型 | 第120-122页 |
·复合永磁转子电机考虑饱和及交直轴耦合的电机数学模型 | 第122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参数辨识 | 第122-127页 |
·基于饱和交、直轴磁链方程的有限元计算参数辨识法 | 第123页 |
·基于饱和Park 瞬态电压方程和纹波激励原理的试验参数辨识法 | 第123-126页 |
·稳态电压试验法辨识电机参数 | 第126-127页 |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实验 | 第127页 |
·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九章 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扩速的实验研究 | 第128-133页 |
·引言 | 第128页 |
·“弱磁”扩速实验的内容、设备及方法 | 第128-130页 |
·“弱磁”扩速实验的结果及其分析处理 | 第130-132页 |
·恒转矩运行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30-131页 |
·输入容量恒定的“弱磁”扩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31-132页 |
·结论 | 第132-133页 |
全文总结 | 第133-13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