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第7-16页 |
1. 词汇歧义消解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 | 第7-12页 |
·词汇歧义消解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 第7-8页 |
·词汇歧义消解的基本概念 | 第7页 |
·词汇歧义消解的研究方法 | 第7-8页 |
·词汇歧义消解的理论模型 | 第8-10页 |
·多重通达模型(multiple access model) | 第8页 |
·选择通达模型(selective access model) | 第8-9页 |
·重排序通达模型(reordered access model) | 第9页 |
·整合模型(integration model) | 第9页 |
·语境敏感模型(context-sensitive model) | 第9-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 | 第10-12页 |
2. 动词的研究 | 第12-16页 |
·动词获得早晚的研究 | 第12页 |
·认知表征和加工过程的研究 | 第12-14页 |
·动词理解中空间表征的激活过程 | 第12-14页 |
·动词信息对汉语句子理解加工的影响 | 第14页 |
·动词的神经表征研究 | 第14-16页 |
·动词和名词的认知神经机制专门化 | 第14-15页 |
·动词和名词的认知神经机制不分离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第16-18页 |
1. 以往研究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3. 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实验一 | 第17-18页 |
·实验二 | 第18页 |
4.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第三部分 系列研究 | 第18-29页 |
研究一 中性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过程 | 第18-25页 |
1. 实验目的 | 第18-19页 |
2. 被试 | 第19页 |
3. 实验仪器与软件 | 第19页 |
4. 实验设计 | 第19页 |
5.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6. 实验程序 | 第20-21页 |
7. 兴趣区的划分 | 第21页 |
8. 记录分析的数据指标 | 第21页 |
9. 对数据的收集、管理 | 第21页 |
10.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11. 讨论 | 第23-24页 |
12. 结论 | 第24-25页 |
研究二 偏向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过程 | 第25-29页 |
1.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2. 被试 | 第25页 |
3. 实验仪器与软件 | 第25页 |
4.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5.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6. 实验程序 | 第26页 |
7. 兴趣区的划分 | 第26页 |
8. 记录分析的数据指标 | 第26页 |
9. 对数据的收集、管理 | 第26页 |
10.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11. 讨论 | 第28-29页 |
12. 结论 | 第29页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 第29-32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附录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