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3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所依赖的方法 | 第16-17页 |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 第19-37页 |
·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 | 第19页 |
·产业集群理论发展 | 第19-27页 |
·产业集聚经济理论 | 第20-23页 |
·新产业区理论的相关学派 | 第23-26页 |
·国内理论研究成果 | 第26-27页 |
·理论小结 | 第27页 |
·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分析 | 第27-31页 |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第27-28页 |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 第28-29页 |
·基于竞争与合作的分析 | 第29-31页 |
·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体系 | 第31-33页 |
·产业集群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 | 第31页 |
·产业集群的技术开发体系 | 第31-32页 |
·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 | 第32页 |
·产业集群的政府支持体系 | 第32-33页 |
·产业集群的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优势 | 第33页 |
·产业集群的经济优势 | 第33页 |
·产业集群的网络优势 | 第33-34页 |
·产业集群的文化优势 | 第34页 |
·产业集群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37页 |
第三章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37-59页 |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基本情况 | 第37-40页 |
·自然资源概况 | 第37页 |
·资源分布特点 | 第37-38页 |
·镁质材料产品结构及主要用途 | 第38页 |
·集群内企业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生产能力 | 第39-40页 |
·集群内产业链结构 | 第40页 |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内企业管理水平分析 | 第40-51页 |
·企业管理水平专项分析 | 第40-50页 |
·企业管理水平综合评价 | 第50-51页 |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特点 | 第51-54页 |
·根植性 | 第51-52页 |
·自发而主动的竞争和协作关系 | 第52-53页 |
·集群产业链的结构特点 | 第53页 |
·政府的适度干预及正确引导 | 第53-54页 |
·借助外力,较高的学习创新能力 | 第54页 |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的成长动力机制 | 第54-59页 |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的动力机制 | 第54-55页 |
·产业集群快速成长的动力机制 | 第55-59页 |
第四章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目标选择及政策建议 | 第59-81页 |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 第59-65页 |
·优势(Strenth)分析 | 第60-61页 |
·劣势(Weak)分析 | 第61-62页 |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第62-63页 |
·威胁(Treat)分析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页 |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战略框架设计 | 第65-68页 |
·战略匹配及选择 | 第65-66页 |
·战略框架设计 | 第66-68页 |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 第68页 |
·辽宁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 | 第68-75页 |
·建设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 | 第68-73页 |
·产业发展生态化 | 第73-75页 |
·政策建议 | 第75-81页 |
·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 第75-76页 |
·通过文化建设打造"区域品牌" | 第76-77页 |
·创新技术研发体系 | 第77-78页 |
·积极建立建全产业集群的市场服务体系 | 第78页 |
·进一步延长、丰富产业链,并向立体化发展 | 第78-79页 |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附件 | 第89-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