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与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0页
   ·研究背景第12-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项目研究必要性第15-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征及施工控制第20-46页
   ·对沥青混合料的基本要求第20-23页
     ·高温稳定性第20-21页
     ·低温抗裂性第21页
     ·耐久性第21-22页
     ·抗滑性第22页
     ·施工特性第22-23页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机理第23-26页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特征第26-31页
     ·基本概念第26-29页
     ·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第29页
     ·高性能混合料的级配特征第29-31页
   ·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和影响因素第31-39页
     ·体积参数与混合料质量第32-36页
     ·影响体积参数的因素第36-39页
   ·高性能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第39-44页
     ·贝雷参数值与混合料的施工特性第39-41页
     ·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施工控制第41-44页
   ·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控制第46-60页
   ·搅拌设备的配置与性能要求第46-51页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结构第46-49页
     ·对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性能要求第49-51页
   ·影响搅拌设备生产能力的因素第51-54页
     ·影响干燥筒生产能力的因素第51-53页
     ·影响搅拌器生产能力的因素第53-54页
   ·搅拌器的拌和均匀性研究第54-58页
     ·建立拌和均匀性数学模型第55-57页
     ·拌和均匀性的试验研究第57-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摊铺技术研究第60-82页
   ·摊铺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第60-65页
     ·高速公路摊铺机选型第60-61页
     ·摊铺设备的工作原理与自动控制系统配置第61-65页
   ·配置自动调平系统的工作装置特性研究第65-68页
     ·配置自动调平系统的熨平板运动学模型第65-66页
     ·自动调平熨平板的阶跃响应第66-67页
     ·自动调平熨平板的斜坡激励响应第67-68页
   ·自动调平系统的工作原理第68-74页
     ·自动调平系统的工作原理第68-69页
     ·自动调平系统的主要调平方式第69-71页
     ·调平系统配置与基准工作特性第71-74页
   ·摊铺试验研究第74-80页
     ·平衡梁基准的工作特性第74-76页
     ·摊铺机工作装置滞后特性对横坡度的影响第76-78页
     ·平衡梁基准摊铺试验研究第78-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5章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施工设备匹配特性研究第82-100页
   ·多功能摊铺机振动夯工作特性研究第82-90页
     ·振动夯击实理论第83-85页
     ·材料压实度增长特性第85-87页
     ·多功能摊铺机振动夯的工作特性第87-90页
   ·基于作业质量的设备之间的合理匹配技术研究第90-97页
     ·核心设备的作业性能第91-92页
     ·主要设备、辅助设备配套第92-96页
     ·设备匹配参数验算第96-97页
   ·小结第97-100页
第6章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离析控制技术研究第100-166页
   ·沥青路面离析的现象与机理第100-130页
     ·混合料材料离析现象与机理第101-115页
     ·混合料温度离析现象与机理第115-121页
     ·混合料压实离析现象与机理第121-130页
   ·离析的判别方法与判别标准第130-138页
     ·离析判别方法第130-136页
     ·离析判别标准第136-138页
   ·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控制与预防第138-164页
     ·材料离析的预防与控制第139-154页
     ·温度离析的预防与控制研究第154-160页
     ·压实离析的预防与控制第160-164页
   ·小结第164-166页
第7章 现场试验研究与研究结论第166-180页
   ·现场试验研究第166-177页
     ·路面构造深度检测结果第166-167页
     ·路面空隙率检测结果第167-170页
     ·路面平整度检测结果第170-171页
     ·级配组成及沥青含量检测结果第171-173页
     ·弯道摊铺检测结果第173-177页
   ·结论第177-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7页
致谢第187-188页
附录第188-190页
 1、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8-189页
 2、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项目第189页
 3、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获奖情况第189-190页
 4、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申请专利和编写标准情况第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宽箱梁高性能混凝土防裂技术与耐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