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微电机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微电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3-26页 |
·汽车门窗升降电机各工控机联网系统组成方案设计 | 第13-14页 |
·系统通信种类的选择 | 第14-15页 |
·并行通信(Parallel Communication) | 第14-15页 |
·串行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 | 第15页 |
·数据传送方式的选择 | 第15-17页 |
·单工方式(Simplex Mode) | 第16页 |
·半双工方式(Half-Duplex Mode) | 第16页 |
·全双工方式(Full-Duplex Mode) | 第16-17页 |
·系统通信总线方案 | 第17-25页 |
·RS-232总线 | 第17-19页 |
·CAN总线 | 第19-20页 |
·RS-485总线 | 第20-25页 |
·方案总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前端通信信道的设计 | 第26-34页 |
·RS232、RS485接口芯片的分析、选择和电路设计 | 第26-28页 |
·MAX232芯片的介绍 | 第26-27页 |
·RS485接口芯片的分析、选择和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RS-485接口芯片MAX485的分析 | 第28页 |
·RS232/RS485的转换硬件电路 | 第28-30页 |
·服务器与各工控位之间的通信协议 | 第30-34页 |
·网络结构体系 | 第30-31页 |
·串行通信基本协议 | 第31-32页 |
·应用程序高层协议的编制 | 第32-34页 |
第4章 第三工控机检测试验台的设计 | 第34-55页 |
·汽车门窗升降电机原理分析 | 第34-37页 |
·汽车门窗升降电机机械特性 | 第36-37页 |
·第三工控机检测试验台所需元器件介绍 | 第37-42页 |
·第三工控机检测试验台传感器的选择 | 第37-40页 |
·第三工控机试验台接近开关的选择 | 第40-41页 |
·气缸的选择 | 第41-42页 |
·第三工控机试验台机械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 第42-48页 |
·工件夹具组合 | 第43-45页 |
·振动传感器移动机构设计 | 第45-47页 |
·第三工控机实验台测试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第三工控机振动检测电路设计 | 第48-55页 |
·振动检测电路的总体原理图 | 第48-49页 |
·信号调整器 | 第49-50页 |
·滤波电路 | 第50-51页 |
·A/D转换电路 | 第51-53页 |
·ISA总线 | 第53页 |
·总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其检测结果分析 | 第55-62页 |
·软件设计语言选择 | 第55页 |
·试验台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55-58页 |
·整体设计 | 第55-56页 |
·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 第56-57页 |
·数据监测模块设计 | 第57-58页 |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58页 |
·控制模块设计 | 第58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8-62页 |
·振动信号分析 | 第58-61页 |
·噪声信号分析 | 第61-62页 |
第6章 可靠性与抗干扰设计 | 第62-68页 |
·系统硬件可靠性与抗干扰性设计 | 第62-65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62-63页 |
·系统的主要干扰渠道及抗干扰措施 | 第63-64页 |
·印刷电炉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 第64-65页 |
·系统软件的抗干扰性设计 | 第65-68页 |
·软件冗余 | 第66页 |
·设置当前输出状态寄存单元 | 第66页 |
·设自检程序 | 第66页 |
·设置RAM数据保护 | 第66页 |
·设置软件陷进 | 第66-6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