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页 |
·规范性理论分析方法 | 第10页 |
·案例分析方法 | 第10页 |
·研究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框架 | 第10页 |
·文章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0-11页 |
2 加工贸易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加工贸易的定义 | 第11-12页 |
·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国际分工理论 | 第12页 |
·比较优势、相互需求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 第12-13页 |
·要素禀赋理论 | 第13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3页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3页 |
·风险管理 | 第13-14页 |
·科学管理理论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从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看 | 第14页 |
·从风险管理看 | 第14-15页 |
·从科学管理看 | 第15页 |
·从战略管理看 | 第15-16页 |
·加工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综述 | 第16-19页 |
3 昆山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24页 |
·昆山加工贸易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昆山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24页 |
·昆山地区加工贸易总量分析 | 第20-21页 |
·昆山加工贸易企业结构分析 | 第21-22页 |
·昆山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加工贸易对昆山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 | 第23-24页 |
4 当前昆山企业的加工贸易管理面临问题分析 | 第24-30页 |
·企业加工贸易发展与政策信息不对称 | 第24-25页 |
·企业加工贸易对政策理解偏差 | 第24页 |
·企业为“避税”有意忽略政策 | 第24-25页 |
·昆山企业加工贸易难以适应海关操作管理模式 | 第25-27页 |
·企业加工贸易手册审批手续依然繁琐 | 第25-26页 |
·电子手册核销依然采用有纸作业 | 第26页 |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未按海关规定区分堆放 | 第26页 |
·企业加工贸易账务不平衡 | 第26-27页 |
·企业加工贸易管理带来的问题 | 第27-30页 |
·企业加工贸易内部管理不到位 | 第27-28页 |
·操作人员对海关政策理解不到位 | 第28页 |
·企业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加工贸易监管要求 | 第28-30页 |
5 昆山企业加工贸易管理优化的对策研究 | 第30-37页 |
·积极跟进海关政策变化,调整企业作业 | 第30-31页 |
·有效规避不合理政策 | 第30页 |
·适当调整提高国内采购率 | 第30-31页 |
·通过适当途径提出意见调整相关税率 | 第31页 |
·主动适应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操作方式的创新 | 第31-34页 |
·积极主动参与海关新型手册推广 | 第31页 |
·积极配合海关按要求区分、堆放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 | 第31-32页 |
·按海关要求努力保持加工贸易企业账务平衡 | 第32-34页 |
·提高企业加工贸易管理水平 | 第34-37页 |
·加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意识 | 第34-35页 |
·加强企业加工贸易关务管理 | 第35-36页 |
·完善企业信息系统适应海关监管要求 | 第36-37页 |
6 案例分析 | 第37-42页 |
·昆山 H 公司简介 | 第37页 |
·昆山 H 公司加工贸易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 第37-39页 |
·内部管理未跟上海关监管要求 | 第37-38页 |
·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不平衡 | 第38页 |
·电子化手册纸质核销及手册管理问题 | 第38-39页 |
·原材料国内采购率低 | 第39页 |
·企业信息系统达不到加工贸易管理的要求 | 第39页 |
·H 公司加工贸易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39-42页 |
·H 公司从思想上要重视内部管理与海关监管的必然联系 | 第39-40页 |
·要对手册动态管理 | 第40-41页 |
·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满足海关监管要求 | 第41页 |
·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满足海关监管要求 | 第41页 |
·加强与海关沟通,更好的提高企业加工贸易管理 | 第41-42页 |
7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