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问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问题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概念范畴的界定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1页 |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概述与应用 | 第12-15页 |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应用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国外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经验启迪 | 第15-19页 |
·国外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美国企业债券市场 | 第15页 |
·亚洲新兴企业债券市场 | 第15-16页 |
·经验启迪 | 第16-19页 |
·美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借鉴 | 第16-17页 |
·亚洲新兴国家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经验启迪 | 第17-19页 |
第四章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 第19-36页 |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市场规模小 | 第21-23页 |
·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单一 | 第23-24页 |
·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 | 第24-25页 |
·企业发债意识不强 | 第25页 |
·企业债券市场缺乏机构投资者 | 第25-26页 |
·缺乏科学的债券定价体系 | 第26-27页 |
·中介机构信誉差,信用评级形同虚设 | 第27页 |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 第27-36页 |
·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投融资制度的改革不到位 | 第27-28页 |
·我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偏误 | 第28-29页 |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不健全 | 第29-31页 |
·金融基础设施落后 | 第31-33页 |
·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投资需求不足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意义 | 第36-42页 |
·企业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36-38页 |
·企业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的比较 | 第36-37页 |
·企业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融资的比较 | 第37-38页 |
·企业债券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提高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 第38页 |
·缓解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 第38-39页 |
·企业债券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企业债券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 | 第40页 |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可以挤出部分国债,减轻积极财政政策的某些负面影响 | 第40-41页 |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有助于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50页 |
·推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 | 第42-43页 |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塑造真正的企业债券市场主体,增强企业发债意识 | 第43-45页 |
·对《公司法》进行必要的修订 | 第43-44页 |
·加快配套措施的改革步伐,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 | 第44页 |
·强化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44-45页 |
·完善和规范我国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 | 第45-47页 |
·完善评级制度 | 第45-46页 |
·建立健全企业债券评级体系 | 第46-47页 |
·进行投资主体创新 | 第47-48页 |
·开放商业银行持有企业债券 | 第47-48页 |
·放开设立各种投资资金的限制,大力培育企业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 第48页 |
·建立做市商制度,增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 第48-49页 |
·加强企业债券品种的创新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