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提要第1-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81页
   ·化学发光分析的历史、定义和原理第15-17页
     ·化学发光分析的历史第15页
     ·化学发光的定义第15-16页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第16-17页
   ·化学发光试剂第17-24页
     ·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发光试剂第17页
     ·过氧草酰类发光试剂第17-21页
     ·吖啶酯类发光试剂第21-22页
     ·强氧化型化学发光反应试剂第22-23页
     ·钌(Ⅱ)-联吡啶或钌(Ⅱ)-邻菲哕啉配合物第23-24页
     ·其它常用的化学发光试剂第24页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第24-33页
     ·无机物的化学发光分析第24-26页
     ·有机物的化学发光分析第26-27页
     ·化学发光分析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第27-29页
     ·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第29-33页
       ·抗氧化性药物的化学发光分析第29-30页
       ·抗生素残留的化学发光检测第30-32页
       ·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维生素及医用药物第32-33页
   ·化学发光分析的现状第33-41页
     ·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建立和新增敏剂的研究第34-36页
       ·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建立第34-35页
       ·新催化剂的研究第35-36页
     ·化学发光与新技术、新方法的联用第36-41页
       ·化学发光与微全分析系统的联用第36-37页
       ·化学发光与分子印迹技术的联用第37-38页
       ·化学发光与成像技术的联用第38-39页
       ·化学发光与传感技术的联用第39页
       ·化学发光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联用第39-40页
       ·化学发光与免疫技术的联用第40页
       ·化学发光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联用第40页
       ·化学发光与其它方法技术的联用第40-41页
     ·化学发光在新领域中的应用第41页
   ·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方向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81页
第二章 三价稀土离子络合物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第81-115页
 第一节 三价稀土离子与无机酸络合物的化学发光研究第81-99页
     ·实验部分第81-84页
       ·仪器与试剂第81页
       ·络合物的制备第81-82页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第82-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96页
       ·三价稀土离子与盐酸络合物的化学发光第84-85页
       ·反应介质的影响第85-86页
       ·不同配体对化学发光的影响第86-89页
       ·不同氧化剂对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第89-92页
       ·过硫酸铵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第92-94页
       ·络合物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的关系第94-96页
     ·化学发光机理的探讨第96-98页
     ·小结第98-99页
 第二节 Tb~(3+)/强酸弱碱盐体系的化学发光研究第99-109页
     ·实验部分第99页
       ·试剂第99页
       ·络合物的制备第99页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第99页
     ·结果与讨论第99-107页
       ·不同强酸弱碱盐的影响第99-100页
       ·反应介质的影响第100页
       ·金属离子与Tb~(3+)的浓度比例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00-102页
       ·不同氧化剂对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第102-104页
       ·氢氧化钠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04-106页
       ·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铵的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06-107页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107-108页
     ·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第三章 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及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第115-161页
 第一节 锌卟啉/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H_2O_2化学发光体系的建立及检测牛奶样品中的残留氨苄青霉素第115-129页
     ·实验部分第117页
       ·仪器与试剂第117页
       ·样品处理第117页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第117页
     ·结果与讨论第117-126页
       ·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曲线第117-119页
       ·光谱研究第119页
       ·pH值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19-120页
       ·反应试剂的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20-123页
         ·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第120-121页
         ·TCPO浓度的影响第121-122页
         ·锌卟啉浓度的影响第122-123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测限第123-124页
       ·干扰实验第124页
       ·样品分析第124-125页
       ·机理探讨第125-126页
     ·小结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29页
 第二节 鲁米诺/表面活性剂体系化学发光的研究及应用第129-145页
     ·实验部分第130页
       ·仪器与试剂第130页
       ·试剂准备第130页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第130页
     ·结果与讨论第130-137页
       ·鲁米诺/表面活性剂体系化学发光的动力学曲线第130-132页
       ·反应试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32-137页
     ·可能的发光机理第137-140页
     ·维生素C,E及部分中药抗氧化性能的研究第140页
     ·小结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5页
 第三节 鲁米诺/过氧化氢发光体系检测蔬菜中残留的甲胺磷农药第145-161页
     ·实验部分第146-147页
       ·仪器与试剂第146页
       ·固相萃取步骤第146-147页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第147页
       ·样品准备第147页
     ·结果与讨论第147-155页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第147-151页
         ·pH值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47-148页
         ·缓冲溶液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48页
         ·鲁米诺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48-149页
         ·过氧化氢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49-150页
         ·流动注射蠕动泵的转速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50-151页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第151-153页
         ·活化剂的选择第151页
         ·洗脱剂的选择第151-152页
         ·洗脱剂体系的选择第152页
         ·样品和洗脱剂流速对萃取率的影响第152-153页
       ·干扰实验第153页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第153页
       ·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第153-155页
     ·小结第155-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1页
第四章 CdTe纳米晶在化学发光及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第161-201页
 第一节 金属离子对CdTe/H_2O_2体系化学发光影响的研究第161-171页
     ·实验部分第161-162页
       ·仪器与试剂第161-162页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第162页
       ·量子点的制备第162页
     ·结果和讨论第162-171页
       ·CdTe溶液的pH值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62-163页
       ·过氧化氢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63-164页
       ·CdTe溶液的浓度对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第164-165页
       ·CdTe纳米晶的粒子尺寸对化学发光的影响第165-167页
       ·不同金属离子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67-171页
         ·Ba~(2+),ca~(2+),Cu~(2+)Fe~(2+)和Pb~(2+)对体系的增强效应第167-170页
         ·Cr~(3+),Ni~(2+),Ag~+和Zn~(2+)对体系的抑制效应第170-171页
     ·小结第171页
 第二节 CdTe纳米晶化学发光检测抗坏血酸和多酚第171-183页
     ·CdTe/H_2O_2化学发光检测抗坏血酸第171-173页
       ·实验条件第171页
         ·仪器条件第171页
         ·CdTe/H_2O_2发光体系的条件第171页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第171-172页
       ·干扰实验第172页
       ·样品分析第172-173页
     ·CdTe/H_2O_2/吐温20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来水中的总酚第173-180页
       ·实验部分第173页
         ·仪器与试剂第173页
         ·固相萃取步骤第173页
       ·结果与讨论第173-177页
         ·有机酚类对CdTe/H_2O_2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第174页
         ·表面活性剂对CdTe/H_2O_2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第174-175页
         ·邻苯二酚对CdTe/H_2O_2/Tween 20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第175-176页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第176页
           ·活化剂的选择第176页
           ·洗脱剂的选择第176页
         ·干扰实验第176-177页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实验第177页
       ·反应机理第177-179页
       ·小结第179-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3页
 第三节 CdTe纳米晶为荧光探针免疫测定人IgG第183-201页
     ·实验部分第185-188页
       ·试剂与仪器第185页
       ·CdTe纳米晶的合成第185-186页
       ·CdTe—抗体复合物的制备第186页
       ·Fe_3O_4磁纳米粒子的合成第186-187页
       ·Fe_3O_4-兔抗人IgG抗体复合物的制备第187页
       ·夹心免疫法测定IgG第187-188页
     ·结果与讨论第188-197页
       ·最佳pH值的选择第188-191页
       ·时间对CdTe-抗体复合物形成的影响第191-192页
       ·抗体量的选择第192-193页
       ·CdTe-抗体复合物稳定性的研究第193-194页
       ·定性分析第194-195页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相对标准偏差第195-197页
       ·人血清中IgG含量的测定第197页
     ·小结第197-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1页
致谢第201-203页
中文摘要第203-207页
Abstract第207-212页
附录第212-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嘧啶并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下一篇:有机锡化合物的性能及提取测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