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 食用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多糖的定义与种类 | 第12页 |
·糖的来源和分布 | 第12页 |
·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2-13页 |
2 多糖的构效关系 | 第13-16页 |
·初级结构的构效关系 | 第14-16页 |
·高级结构的构效关系 | 第16页 |
3 多糖的理化性质与其活性的关系 | 第16-17页 |
·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 第16-17页 |
·多糖的溶解度 | 第17页 |
·多糖的黏度 | 第17页 |
4 多糖的提取以及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7-19页 |
5 真菌多糖类产品开发现状 | 第19-20页 |
·香菇多糖(Lentinan) | 第19页 |
·云芝多糖(Kestin,PSK) | 第19页 |
·猪苓多糖 | 第19页 |
·银耳抱糖(TSP) | 第19-20页 |
·多糖蛋白片 | 第20页 |
·茯苓多糖(Pachymaran) | 第20页 |
6 目前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多糖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至今尚不十分清楚 | 第20页 |
·多糖的结构测定方法远未达到向蛋白质和核酸结构测定那样自动化、微量化14和标准化 | 第20页 |
·多糖的合成远比多肤、核酸的合成复杂、困难 | 第20页 |
·多糖在体内的作用机制还未十分明了 | 第20-21页 |
·多糖样品的制取较为困难 | 第21页 |
7 现代分离重组技术在植物功能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e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 第21页 |
·微波萃取技术(MierowaveAssistedExtrae—tion,MAE) | 第21-22页 |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 第22页 |
·膜提取分离技术 | 第22页 |
·层析技术 | 第22-23页 |
8 本研究创新情况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松茸多糖的提取研究 | 第24-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原料、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子实体粉碎目数的研究 | 第27页 |
·热水浸提工艺的确定 | 第27-31页 |
·滤渣复提次数的确定 | 第31页 |
·醇沉工艺的确定 | 第31-32页 |
·所定提取工艺的得率及所得粗粉的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确定了松茸子实体多糖的水浸提工艺 | 第33页 |
·松茸子实体多糖重复提取两次较为经济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松茸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34-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原料、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超滤法纯化松茸粗多糖 | 第38-39页 |
·Sevag法脱蛋白 | 第39-41页 |
·Sevag法结合酶法脱蛋白 | 第41-42页 |
·三氯乙酸脱蛋白 | 第42页 |
·离子交换树脂脱蛋白 | 第42-44页 |
·H_2O_2脱色 | 第44-45页 |
·分级醇沉分离纯化松茸多糖 | 第45-46页 |
·凝胶自备柱层析分离 | 第46-47页 |
·ABMF2采用预装柱分离 | 第47-4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建立了松茸多糖分离纯化的技术路线 | 第49页 |
·采用分级醇沉和凝胶过滤等技术得到了几个未见报道的多糖单组分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