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0页 |
·地—井、井—地IP正反演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3-15页 |
·地—井、井—地IP三维快速正演研究 | 第13页 |
·地—井IP的异常研究 | 第13页 |
·井—地IP的异常研究 | 第13-14页 |
·三维快速反演研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地-井、井-地IP三维快速正演研究 | 第15-32页 |
·时间域激电计算 | 第15页 |
·三维点源场基本原理 | 第15-17页 |
·三维有限元网格剖分 | 第17-19页 |
·x-y平面网格剖分 | 第17-18页 |
·Z方向网格剖分 | 第18页 |
·四面体单元剖分 | 第18-19页 |
·三维点源场有限单元法正演计算 | 第19-23页 |
·边值和变分问题 | 第19-20页 |
·插值 | 第20-21页 |
·单元分析 | 第21-22页 |
·边界积分 | 第22页 |
·总体合成 | 第22-23页 |
·网格剖分分析和系数矩阵的存储 | 第23-28页 |
·网格剖分分析 | 第23-24页 |
·系数矩阵非零元素存储 | 第24-28页 |
·方程组求解 | 第28-31页 |
·大型对称稀疏线性系统求解 | 第28-29页 |
·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地—井IP异常研究 | 第32-72页 |
·井旁不同形态异常体的地—井五方位IP异常特征分析 | 第32-49页 |
·立方异常体地—井五方位IP曲线特征 | 第33-37页 |
·板状异常体地—井五方位IP异常特征 | 第37-49页 |
·地—井五方位IP异常特征对比分析 | 第49页 |
·异常体位置、方位距离等变化对地—井五方位IP异常的影响分析 | 第49-62页 |
·异常体埋深变化对观测异常的影响分析 | 第49-53页 |
·异常体水平位置变化对观测异常的影响分析 | 第53-57页 |
·方位距离和异常体电阻率等变化对观测异常的影响分析 | 第57-62页 |
·钻孔大小、环境对地—井五方位IP异常的影响分析 | 第62-64页 |
·小钻孔对地—井五方位IP的影响分析 | 第62-63页 |
·地—井五方位观测随钻孔直径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63-64页 |
·地形对地—井五方位IP的影响分析 | 第64-70页 |
·斜坡地形 | 第64-66页 |
·山脊地形 | 第66-68页 |
·山谷地形 | 第68-70页 |
·地—井五方位IP的异常特征和实际工作 | 第70-71页 |
·地—井五方位IP异常特征 | 第70-71页 |
·地—井五方位IP的实际工作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井—地IP异常研究 | 第72-81页 |
·非等位体和并—地IP数据观测 | 第72页 |
·典型非等位体的井—地充电IP异常特征 | 第72-80页 |
·立方体的充电激电异常特征 | 第72-77页 |
·板状体的充电激电异常特征 | 第77-80页 |
·井—地IP的异常特征和实际工作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地-井、井-地IP三维快速反演 | 第81-103页 |
·正演拟合反演 | 第81-91页 |
·正演拟合反演步骤和思路 | 第81-82页 |
·解析解正演计算的可行性分析 | 第82-86页 |
·正演拟合人机交互反演软件 | 第86-88页 |
·地—井五方位IP人机交互反演软件应用实例 | 第88-91页 |
·三维层析成像快速反演 | 第91-101页 |
·最小二乘约束反演方法 | 第92-93页 |
·CG快速迭代近似计算 | 第93-96页 |
·层析成像反演算例 | 第96-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03-105页 |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2页 |
附录1:不同位置充电的异常平面图 | 第112-119页 |
附录2:三维正反演程序介绍 | 第119-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