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型机构的间隙模型和参数辨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间隙动力学 | 第9-10页 |
·间隙实验测试 | 第10-11页 |
·模型参数辨识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2 含间隙机构的多体系统接触碰撞动力学 | 第13-27页 |
·引言 | 第13页 |
·间隙铰动力学模型 | 第13-17页 |
·冲量动量法 | 第13-15页 |
·等效弹簧阻尼模型 | 第15-16页 |
·运动模式的识别 | 第16-17页 |
·连续接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 第17页 |
·接触碰撞力的计算 | 第17-22页 |
·Hertz接触模型 | 第17-19页 |
·微小间隙转动副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副元素间隙大小的影响 | 第21-22页 |
·副元素材料的影响 | 第22页 |
·阻尼力模型 | 第22-24页 |
·含间隙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碰撞问题 | 第24-26页 |
·间隙碰撞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24-25页 |
·数值求解方法 | 第25页 |
·连续碰撞力的参数辨识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含间隙的移动质量-悬臂梁的建模与分析 | 第27-42页 |
·引言 | 第27页 |
·含间隙的移动质量-悬臂梁的力学模型 | 第27-32页 |
·梁的横向振动方程 | 第28页 |
·柔性梁的离散化 | 第28-31页 |
·接触变形模式的间隙铰 | 第31-32页 |
·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32-38页 |
·集中质量-悬臂梁的滑移接触 | 第32-35页 |
·小跨度刚体-悬臂梁的滑移接触 | 第35-38页 |
·不同参数下的动态间隙 | 第38-40页 |
·初始间隙的影响 | 第38-39页 |
·接触力参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火炮身管圆柱段与摇架衬套的间隙碰撞动力学 | 第42-56页 |
·筒型机构的间隙模型 | 第42-43页 |
·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42页 |
·间隙的形成 | 第42页 |
·传统建模方法 | 第42-43页 |
·基于ADAMS的多体接触动力学 | 第43-47页 |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44页 |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 第44-45页 |
·多体间的接触搜索与计算 | 第45-47页 |
·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47-55页 |
·柔性身管建模 | 第47-49页 |
·间隙铰的接触参数计算 | 第49-50页 |
·发射载荷建模 | 第50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装配间隙的影响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机构间间隙测试实验 | 第56-65页 |
·引言 | 第56页 |
·测试原理与实验方案 | 第56-61页 |
·实验原理及组成 | 第56-57页 |
·间隙测试系统设计 | 第57-59页 |
·传感器特性分析 | 第59-60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60页 |
·测试系统误差分析 | 第60-6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补充讨论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间隙动力学参数辨识研究 | 第65-75页 |
·多体动力学系统参数辨识 | 第65-66页 |
·参数辨识概述 | 第65页 |
·参数辨识方法 | 第65-66页 |
·移动质量-悬臂梁的间隙参数辨识 | 第66-71页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66-67页 |
·辨识步骤 | 第67-69页 |
·辨识结果与分析 | 第69-71页 |
·身管-摇架衬套的间隙参数辨识 | 第71-74页 |
·辨识对象 | 第71页 |
·试验分析和近似模型 | 第71-73页 |
·辨识结果与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工作总结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