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6-2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6-20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页 |
·气候 | 第16-17页 |
·地貌 | 第17-18页 |
·植被 | 第18-19页 |
·土壤类型 | 第19页 |
·水文 | 第19页 |
·浑善达克沙地近50年来环境变化发展趋势的研究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数量动态 | 第22-3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榆树个体年龄及龄级的确定 | 第22-23页 |
·榆树种群年龄结构 | 第23页 |
·榆树种群静态生命表编制 | 第23-24页 |
·榆树种群存活曲线绘制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榆树个体胸径与年龄的关系 | 第24-25页 |
·榆树种群年龄结构图 | 第25-27页 |
·榆树种群生命表及存活曲线 | 第27-32页 |
第四章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的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第32-38页 |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结果 | 第33-36页 |
·分析讨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分布类型及格局动态 | 第38-57页 |
·研究方法 | 第38-42页 |
·分布类型及其模型 | 第38-39页 |
·格局分布类型的检验方法 | 第39-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7页 |
·不同尺度下榆树种群空间分布类型 | 第42-43页 |
·不同发育阶段的榆树种群空间分布类型及变化趋势 | 第43-46页 |
·榆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横向变化 | 第46-57页 |
第六章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格局规模变化 | 第57-61页 |
·研究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第七章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的格局强度及变化 | 第61-66页 |
·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第八章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的分形特征 | 第66-71页 |
·分形维数的生态学意义 | 第67页 |
·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1-73页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榆树疏林的受危机制和造林方法建议 | 第72-73页 |
第十章 文献综述 | 第73-82页 |
·榆树疏林概况 | 第73-76页 |
·榆树疏林植被的分布区 | 第73页 |
·榆树疏林植被的生境特点 | 第73-74页 |
·榆树疏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点 | 第74-75页 |
·榆树疏林的生长、更新与演替 | 第75-76页 |
·榆树疏林的价值 | 第76-77页 |
·旅游价值 | 第76页 |
·文化价值 | 第76页 |
·经济价值 | 第76-77页 |
·科学研究价值 | 第77页 |
·生态价值 | 第77页 |
·榆树疏林的研究概况 | 第77-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