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探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10-20页 |
|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发展与应用的展望 | 第20-2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2章 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23-49页 |
| ·结构特征 | 第23-28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 第23-24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各部分特征 | 第24-28页 |
| ·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 | 第28-34页 |
| ·桥梁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发展 | 第28-30页 |
| ·常用的桥梁结构分析软件 | 第30-34页 |
| ·连续刚构桥结构设计内容 | 第34-49页 |
| ·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 | 第35-37页 |
| ·桥梁的施工阶段分析与设计步骤 | 第37-49页 |
| 第3章 问题探讨 | 第49-64页 |
| ·裂缝问题 | 第49-57页 |
| ·按裂缝产生的外因分析 | 第50-51页 |
| ·按裂缝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51-52页 |
| ·按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 | 第52-57页 |
| ·下挠病害 | 第57-59页 |
| ·承载能力不足 | 第59-62页 |
| ·墩台及其它病害 | 第62-64页 |
| 第4章 设计问题与构造改进 | 第64-80页 |
| ·设计方法 | 第64-66页 |
| ·预应力束设计 | 第66-71页 |
| ·纵向预应力配束方案的发展变迁 | 第66-68页 |
| ·直线式配束方案理论依据的探讨 | 第68-71页 |
| ·竖向预应力束的应用 | 第71页 |
| ·箱梁尺寸设计 | 第71-73页 |
| ·合理布置桥跨 | 第72页 |
| ·腹板、顶板及底板厚度 | 第72-73页 |
| ·横隔板 | 第73页 |
| ·配筋设计与合理布置 | 第73-75页 |
| ·弯筋配置原理及布置方法 | 第74页 |
| ·纵向预应力束布置 | 第74-75页 |
| ·配置足够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 | 第75页 |
| ·验算与控制 | 第75-80页 |
| ·施工挠度的控制 | 第75-76页 |
| ·抗剪验算 | 第76-77页 |
| ·抗裂验算 | 第77-78页 |
| ·裂缝宽度 | 第78页 |
| ·施工质量控制 | 第78-80页 |
| 第5章 桥梁安全性、耐久性及改造措施 | 第80-86页 |
| ·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 | 第80-81页 |
| ·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 第81-84页 |
| ·连续刚构桥要解决的两个特殊问题 | 第84-86页 |
| ·减小温度内力 | 第84页 |
| ·防止船只碰撞 | 第84-86页 |
| 第6章 加固改造措施及工程实例 | 第86-96页 |
| ·桥梁加固方法 | 第86-90页 |
| ·粘贴钢板加固法 | 第86-87页 |
| ·预应力加固技术 | 第87-89页 |
| ·粘贴高强复合纤维加固法 | 第89页 |
| ·锚喷混凝土加固技术 | 第89-90页 |
| ·桥面系减载 | 第90页 |
| ·加固工程实例 | 第90-96页 |
| ·三门峡黄河大桥加固设计 | 第90-93页 |
| ·漳卫新河岔河大桥加固设计 | 第93-96页 |
| 第7章 本文结论与讨论 | 第96-98页 |
| ·本文结论 | 第96-97页 |
| ·讨论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